北師大第五冊《時間與數學(二)》教學案例、反思及評析
(想法略)
生2:一月,30×5=150(杯);半年,30×6×5=900(杯);一年,900×2=1800(杯)。
生3:(分上半年和下半年算的,算法略)。
3.小結。
通過計算我們看到一個小朋友一年就要喝1800多杯水。那我們國家有13億人口,如果一起喝上10年、20年、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呢?那得消耗多少水啊!
生:說出自己對這個結論的簡單看法,體會到要節約用水,愛惜資源。(具體說法略)
師:一天浪費一點點水,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巨大的浪費。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愛惜水資源。
(評析這個環節內容位置的重新安排,是執教老師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該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規律等實際情況對教材做的成功處理。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教師要從實際出發來使用教材。執教過程中很好地貫徹了設計意圖里的兩個方面。在鼓勵算法多樣化和培養學生節水意識這兩方面也做得較好,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節水觀念。)
(四)小實驗
(設計說明最后這一環節是一個研究性材料,是本課的外延。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能用科學的態度、方法進行思考、探索和研究,使學生感受并獲得“以小見大”的思想。我認為體現這一目的的關鍵就是對活動過程的設計。依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第一,用課件展示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力求通過生活的原型引起學生對水的浪費問題的關注,產生想要用實驗來預測的想法;第二,介紹實驗;第三,做實驗,記錄一分漏水情況,并估出一杯水漏完的時間;第四,獨立完成“填一填”;第五,組織交流。第三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避免學生因等待漏完一杯水時間過長,而只有操作、沒有思考的形式主義活動過程的產生。這五個環節,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并且要和學生一起隨時解決實驗當中遇到的問題,讓他們在活動中有所為、有所思,并且通過活動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cai:播放生活中一些浪費水的現象)
1. 問題的提出。
師:你看到了什么?
師:一個滴水的水龍頭一天會造成多大浪費呢?我們可以用一個實驗來預測一下。
2.實驗介紹(cai顯示圖文):
第一,往一個用大頭針在底部扎好洞的紙杯里注滿水,用手堵住小洞;
第二,放手讓水漏進小桶里,開始觀察一分鐘時間大約漏掉紙杯里的多少水;
第三,估計漏完一杯水的時間(用整分計算);
第四,完成“填一填”。
3.做實驗并進行合理推算。
4.匯報。
師:你的實驗結論如何?通過實驗你有什么想法?
生:(結論略)
想法匯報。
生1:我發現一時漏掉的水,可以夠像我們這樣的小朋友喝2天。
生2:我發現雖然一點水不算多,可是時間長了會浪費很多的水。
生3:我想像這樣浪費下去一年會浪費多少水啊!
生4:我想如果我們學校的所有水龍頭都漏水,很多年后,就會漏完一條長江的。地球上的水也會越來越少。
……
師:是啊!那你還能想得更深入一些嗎?
生5:我們地球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很缺水,珍惜水,就是在愛護我們的地球。
生6:我們喝的淡水是需要加工的,浪費水也是在浪費許多的資源。
生7:我們不但要自己節約用水,還要號召大家都能節約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