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東、南、西、北》的教學反思
《認識東、南、西、北》教學反思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以往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豐富的表象積累經驗。因此,這堂課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活動情境,使學生一方面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另一面又體會到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節課教學時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先讓學生在操場上進行實際生活中的辨別東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內進行學校示意圖的繪制。
(圖片:課程一開始在操場上辨認方向)
當學生在操場上時能夠很清楚的辨認東、西方向,大部分學生能夠辨認南、北方向。通過參照物如太陽等來識別方向是學生普遍運用的經驗。但是通過之后的作業和學生課堂表現來看有小部分學生出現了方向感沒有形成的問題,這部分學生不是很多,但是他們確實存在著。比如:生活中的方向的界定他們一清二楚,他們知道通過參考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但是如果讓他們利用這一點辨別身邊的方向,可能一時還弄不清,但又不是完全不清楚,只要你稍稍提醒,他們能慢慢說出來。圖上的方向也是出現了相同的問題,會說不會辨別,完成作業只能胡亂猜測。從以上問題不難發現,他們雖然能說出一些相關的規定,但是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靈活運用,總之一句話他們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方向感。如果要想讓這部分學生基本掌握這部分知識,只能是一個一個手把手的教。
(圖片:學生講解自己畫的學校示意圖)
在學習地圖示意圖的方位知識時,出現的問題是學生理解不到位,教學中,我發現不少學生都有這方面的問題。比如:小明的家在學校的南方向,學生卻認為小明的家在學校的北方向;從圖上可以明確看出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西邊,學生卻說成是東邊。學生的答案與正確的答案正好相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仔細觀察學生的結果,不難發現造成錯誤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正確理解題目的意思。如果要深入一步理解的話:出錯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弄清楚到底誰是參照物。如何讓學生明白這一點,教學中我先解釋什么是參照物,再用通俗的語言告訴學生,這種情況就是方向的坐標中心在參照物上,在參照物上畫一個方向坐標。在練習上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讓他們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發現準確找到“參照物”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