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東、南、西、北》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們,上午好!我說的課題是《認識東、南、西、北》。 下面我將向大家介紹幾點自己在設計“東南西北”一課時的粗淺見解,懇請評委老師支持我的觀點,謝謝!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東南西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方向與位置》中的起始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學生繼續學習其他方位知識和看簡單的路線圖打下扎實的基礎。教材首先出示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照片和平面示意圖,引出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例1是結合校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例2探討示意圖或地圖的一般繪制方法,應該說教材的編排已經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同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更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這一理念。本課通過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簡單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進一步學習路線圖奠定基礎。新課標明確指出:“空間觀念是創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沒有空間觀念,幾乎談不上任何發明創造。”因此從小學會正確地辨別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對人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學好本課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2、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不同程度地積累了一些確定方位的經驗和策略,但這些經驗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因此,學習這部分的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觀察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3、教學目標
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辨認、描述、交流物體所在方向等數學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識,探索辨認方向的方法,培養學生認方向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的觀念。
(3)情感與態度目標:能夠積極參與辨認、描述、交流物體所在方向的數學活動,并在活動中體會方位知識的作用和價值,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教學重點:能根據自身方位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之間的關系。
這些目標不是逐條逐條零散完成的,而是在學生自我探究、自我獲取的過程中一體化完成的。
二、說教學策略
1、設計理念: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摳教科書,應避免讓學生死記枯燥的概念。這節課從學生的興趣引入,選擇了學生樂于接受,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為題材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2、說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采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到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