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第58頁例4“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3、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概括規律,進而運用規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目標。
1、創設情景: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同學們對乘法的計算已經掌握的很好了,下面同學們算一算下面各題。
8×3= 60×4=
16×3= 180×4=
32×3= 240×4=
學生計算后。師:說說你是怎樣算的?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2、師引入:是的,在乘法運算中,積會隨著因數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積的變化規律。
3、提出目標:
讓學生先說一說,再出示目標:
(1)積的變化規律是什么?學這些規律有何用?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探索規律的什么方法?
[設計意圖]上面這兩個題蘊涵了函數思想,通過這兩組練習,使學生對積的變化規律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1)提出自學要求:自學課本58頁的例4、完成做一做后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生的順序在小組內交流展示。
(2)生自學,師巡視指導,收集學習信息。
2、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展示發現的積的變化規律。
(1)積隨因數擴大而擴大的規律。
(2)積隨因數縮小而縮小的規律。
3、師生共同討論把兩個規律合并。
(1)合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2)質疑討論,引發沖突。生先質疑,師再補充質疑:
擴大(或縮小)什么意思?
為什么是相同的倍數?
對“一個因數不變”中的“因數”是否適用于任何整數。
(3)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把規律補充完整。學生進一步理解積的變化規律。
4、運用規律,完成練習。
讓學生展示“做一做”的完成情況,并說一說是如何根據積的變化規律來完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的過程,學會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相互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根據25×2=50,利用規律,直接寫答案。
25×20= 25×( )=1500
25×200= 25×( )=200
25= 2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