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58—59頁內容。教材分析:積的變化規律是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一次飛躍,它是學生的思維由單一、松散向靈活、多樣化轉變的一個突破口。它是在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法口算、筆算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又是學生對以前所學乘法計算的一個規律性的總結,它引導學生學會從一般現象中尋找規律,為學生今后學習相關內容提供必要的思維模式。
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已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探索能力,本節課在教學安排上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去探究新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
過程與方法:1、初步獲得探究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與態度:在經歷探究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教學重點:發現并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究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舊知,巧導入。
同學們,剛才我們相互了解了,其實,我最想知道的是,你們的計算能力強不強?真的很強嗎?我可找到對手了。
2、543+380=( )
1、543+382=( )
3、546+382=( )
師:出示1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有困難的同學可筆算。
師:大家算的真的挺快啊,這是個小小的熱身,比賽開始。
出示2題,這么快啊,快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預設:
生:我發現543是一樣的,382變成380少了2。所以我想,和也少2,就是923。師板書學生的發現。
師:好眼力,通過你的細心觀察,發現了規律,還能利用規律,形成了計算的技巧。敢不敢再來一道。
出示3題。學生用剛才發現的規律很快的說出了結果,有困難的學生也會了方法。
師:說說你為什么算的快?
預設:我發現,382沒變,546比543多3,所以,和也多3,就是928。
師:你能不能把你的發現,用自己的話說說呢?
預設:如果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加幾,和就加幾,要是另一個加數減幾,和就減幾。
師:(小結)我們發現,在加法中,和的變化與加數有關系。在乘法中,積發生變化,猜猜會和誰有關系呢,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積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小小的巧算環節,兼顧著不同學生的需求,會使學生的特殊需要得到滿足。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了,由不會巧算到算得很快。同時為探究積的變化規律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學生很自然的利用知識的遷移,去探究新知。也暗示了先觀察,再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這一探究的方法。)
二、引導觀察,巧探究。
積的變化規律也需要在算式中發現。
6×2= 5×4=
6×20= 10×4=
6×200= 20×4=
師:先自己算算,再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在小組中交流你的發現,準備匯報。
匯報:先說結果,哪小組愿意上來邊指邊說你們的發現?
預設:1、在第一組中,6是一樣的,第二個因數變了,積也不一樣。
2:我發現6都是一樣的,第二個因數一個比一個后面多一個0。積也多一個0。
3:我發現6不變,第二個因數2乘10得20,積也乘了10。第二個因數乘100,積也乘100.(組內可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