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和周長的比較(精選9篇)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區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 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訂正時,老師板書)
通過計算你能發現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板書:
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抽拉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課后作業
1.填表.
圖 形
邊 長
周 長
面 積
長方形
長18厘米,寬16厘米
長方形
長7米,寬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學校操場的長是110米,寬是90米.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容易混淆.本節課通過具體實例引導學生進行面積與周長的比較,弄清楚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時,出示例題的圖形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為加深學生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老師又提出了如果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是不是也存在這三點不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加深認識.
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別、對比.最后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于學生的認識規律.
探究活動
拼圖形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通過拼擺圖形,進一步體會周長的意義.
活動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四張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活動過程
1.學生用四張紙片任意拼擺圖形,每擺成一個就在白紙上描出來.
2.小組討論(1)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長?有多長?
(2)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短?有多長?
3.全班交流:從上面的討論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參考
有多種多樣的拼法,下列各圖是其中的一部分.
討論會:最短的路線
討論目的
1.進一步熟悉周長的意義.
2.培養學生團體協作的精神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題目
從下圖左上角的房子出發,要經過每個圓圈,最后回到房子.哪條路線最短?有多長?
討論過程
1.教師投影出示討論題目.
2.學生分組討論并計算,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3.每組選派代表演示最短路線,并說出多長.
4.全班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區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 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訂正時,老師板書)
通過計算你能發現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板書:
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抽拉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課后作業
1.填表.
圖 形
邊 長
周 長
面 積
長方形
長18厘米,寬16厘米
長方形
長7米,寬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學校操場的長是110米,寬是90米.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容易混淆.本節課通過具體實例引導學生進行面積與周長的比較,弄清楚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時,出示例題的圖形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為加深學生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老師又提出了如果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是不是也存在這三點不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加深認識.
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別、對比.最后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于學生的認識規律.
探究活動
拼圖形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通過拼擺圖形,進一步體會周長的意義.
活動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四張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活動過程
1.學生用四張紙片任意拼擺圖形,每擺成一個就在白紙上描出來.
2.小組討論(1)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長?有多長?
(2)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短?有多長?
3.全班交流:從上面的討論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參考
有多種多樣的拼法,下列各圖是其中的一部分.
討論會:最短的路線
討論目的
1.進一步熟悉周長的意義.
2.培養學生團體協作的精神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題目
從下圖左上角的房子出發,要經過每個圓圈,最后回到房子.哪條路線最短?有多長?
討論過程
1.教師投影出示討論題目.
2.學生分組討論并計算,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3.每組選派代表演示最短路線,并說出多長.
4.全班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區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 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訂正時,老師板書)
通過計算你能發現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板書:
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抽拉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課后作業
1.填表.
圖 形
邊 長
周 長
面 積
長方形
長18厘米,寬16厘米
長方形
長7米,寬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學校操場的長是110米,寬是90米.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容易混淆.本節課通過具體實例引導學生進行面積與周長的比較,弄清楚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時,出示例題的圖形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為加深學生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老師又提出了如果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是不是也存在這三點不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加深認識.
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別、對比.最后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于學生的認識規律.
探究活動
拼圖形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通過拼擺圖形,進一步體會周長的意義.
活動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四張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活動過程
1.學生用四張紙片任意拼擺圖形,每擺成一個就在白紙上描出來.
2.小組討論(1)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長?有多長?
(2)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短?有多長?
3.全班交流:從上面的討論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參考
有多種多樣的拼法,下列各圖是其中的一部分.
討論會:最短的路線
討論目的
1.進一步熟悉周長的意義.
2.培養學生團體協作的精神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題目
從下圖左上角的房子出發,要經過每個圓圈,最后回到房子.哪條路線最短?有多長?
討論過程
1.教師投影出示討論題目.
2.學生分組討論并計算,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3.每組選派代表演示最短路線,并說出多長.
4.全班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篇4
教學目標
(一)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二)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區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難點: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
(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 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訂正時,老師板書)
周長: 面積:
(4+3)×2 4×3
=7×2 =12(平方厘米)
=14(厘米)
答:周長是14厘米. 答:面積是12平方厘米.
通過計算你能發現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
(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周長: 面積:
4×4 4×4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周長:(12+3)×2 周長:6×4
=15×2 =24(厘米)
=30(厘米)
答:周長是30厘米.答:周長是24厘米.
面積: 面積:
12×3 6×6
=36(平方厘米) =36(平方厘米)
答:面積是36平方厘米.答:面積是36平方厘米.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投影片上)
周長: 面積:
(8+5)×2 8×5
=26(厘米) =40(平方厘米)
5×4 5×5
=20(厘米) =25(平方厘米)
投影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抽拉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周長:(8+5+5)×2
=18×2
=36(厘米)
面積:(8+5)×5
=65(厘米)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作業 :p.128第1,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容易混淆.本節課通過具體實例引導學生進行面積與周長的比較,弄清楚它們的區別和聯系.教學時,出示例題的圖形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為加深學生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老師又提出了如果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是不是也存在這三點不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加深認識.
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別、對比.最后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于學生的認識規律.
板書設計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區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 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訂正時,老師板書)
通過計算你能發現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板書:
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抽拉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課后作業
1.填表.
圖 形
邊 長
周 長
面 積
長方形
長18厘米,寬16厘米
長方形
長7米,寬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學校操場的長是110米,寬是90米.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容易混淆.本節課通過具體實例引導學生進行面積與周長的比較,弄清楚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時,出示例題的圖形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為加深學生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老師又提出了如果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是不是也存在這三點不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加深認識.
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別、對比.最后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于學生的認識規律.
探究活動
拼圖形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通過拼擺圖形,進一步體會周長的意義.
活動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四張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活動過程
1.學生用四張紙片任意拼擺圖形,每擺成一個就在白紙上描出來.
2.小組討論(1)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長?有多長?
(2)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短?有多長?
3.全班交流:從上面的討論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參考
有多種多樣的拼法,下列各圖是其中的一部分.
討論會:最短的路線
討論目的
1.進一步熟悉周長的意義.
2.培養學生團體協作的精神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題目
從下圖左上角的房子出發,要經過每個圓圈,最后回到房子.哪條路線最短?有多長?
討論過程
1.教師投影出示討論題目.
2.學生分組討論并計算,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3.每組選派代表演示最短路線,并說出多長.
4.全班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127頁上的例題,“做一做”中題目和練習二十九的1—5題。
教學目的:通過,使學生分清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提問: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二、新課
1、學習例題
(1)多媒體出示一個長方形:
3厘米
4厘米
讓學生到前面指一指它的周長和面積(隨著生的指動,長方形周長的邊閃動,面積變為紅色)。
(2)再讓生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指名板演)。
(3)讓生說一說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個用什么計量單位。
(4)讓生說一說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
生答,師板書: 周長 面積
含義 四條邊的長度和 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計算方法 (長+寬)×2 長×寬
計量單位 長度單位 面積單位
三、練習
1、做“做一做”的第2題
讓學生指一指手帕、桌面的周長和面積,并說一說如何計算它們的周長和面積。
2、“做一做”第2題。
讓學生先說一說每個圖形是什么圖形,再計算它們的周長和面積。
3、練習二十九
第1題,讓生自己填寫,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掉了單位名稱。
第2、3題,讓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4、5題,讓生口答。
求面積和求周長的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練習二十九的第6—10題。
教學目的:通過求周長和面積的綜合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的不同。
教學過程 :
一、綜合練習
1、做練習二十九的第6題。讓學生獨立做。
2、做練習二十九的第7題。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要注意了解一下周長和面積的單位名稱是否寫對了,對寫的不對的,要找出原因。
3、做練習二十九的第8題。
要求一共收多少千克韭菜,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思考和解答的過程。
4、做練習二十九的第9題。
讓學生自己解答,解答完后,請學生說一說思考和解答過程。
5、做練習二十九的第10題。
二、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做第11*、12*題和思考題。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區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 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訂正時,老師板書)
通過計算你能發現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板書:
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抽拉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課后作業
1.填表.
圖 形
邊 長
周 長
面 積
長方形
長18厘米,寬16厘米
長方形
長7米,寬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學校操場的長是110米,寬是90米.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容易混淆.本節課通過具體實例引導學生進行面積與周長的比較,弄清楚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時,出示例題的圖形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為加深學生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老師又提出了如果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是不是也存在這三點不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加深認識.
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別、對比.最后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于學生的認識規律.
探究活動
拼圖形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通過拼擺圖形,進一步體會周長的意義.
活動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四張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活動過程
1.學生用四張紙片任意拼擺圖形,每擺成一個就在白紙上描出來.
2.小組討論(1)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長?有多長?
(2)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短?有多長?
3.全班交流:從上面的討論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參考
有多種多樣的拼法,下列各圖是其中的一部分.
討論會:最短的路線
討論目的
1.進一步熟悉周長的意義.
2.培養學生團體協作的精神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題目
從下圖左上角的房子出發,要經過每個圓圈,最后回到房子.哪條路線最短?有多長?
討論過程
1.教師投影出示討論題目.
2.學生分組討論并計算,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3.每組選派代表演示最短路線,并說出多長.
4.全班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區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 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訂正時,老師板書)
通過計算你能發現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板書:
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抽拉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課后作業
1.填表.
圖 形
邊 長
周 長
面 積
長方形
長18厘米,寬16厘米
長方形
長7米,寬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學校操場的長是110米,寬是90米.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容易混淆.本節課通過具體實例引導學生進行面積與周長的比較,弄清楚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時,出示例題的圖形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為加深學生理解面積與周長的3點不同,老師又提出了如果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是不是也存在這三點不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加深認識.
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別、對比.最后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于學生的認識規律.
探究活動
拼圖形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通過拼擺圖形,進一步體會周長的意義.
活動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四張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活動過程
1.學生用四張紙片任意拼擺圖形,每擺成一個就在白紙上描出來.
2.小組討論(1)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長?有多長?
(2)哪個圖形的線段總長最短?有多長?
3.全班交流:從上面的討論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參考
有多種多樣的拼法,下列各圖是其中的一部分.
討論會:最短的路線
討論目的
1.進一步熟悉周長的意義.
2.培養學生團體協作的精神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題目
從下圖左上角的房子出發,要經過每個圓圈,最后回到房子.哪條路線最短?有多長?
討論過程
1.教師投影出示討論題目.
2.學生分組討論并計算,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3.每組選派代表演示最短路線,并說出多長.
4.全班選出一條最短路線.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篇9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98頁例3。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周長、面積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進一步正確、熟練地計算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3.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中引出比較
出示復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輪廓),提問:這是一幅哪個國家的地圖?誰愿意到前面來,用不同的顏色表示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師指出:我國實際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周長約4萬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揭示課題:周長和面積是不同的,有些什么不同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內容。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說明:用不同顏色表示地圖的周長和面積,對比鮮明,表象豐富,揭開"比較"的序幕,啟動了學生的思維,并滲透了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課題的引入,具體生動,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
二、實例中系統比較
1.教學例題。
出示例3:算出下面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學生試做指名板演。評析板演情況。
2.比較整理。
(1)提問:觀察例題的解答過程,想一想,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周長和面積進行比較呢?學生回答后板書:意義 計算方法 計量單位
(2)分組討論:周長和面積在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上有些什么不同?并完成了表:
投影展示各組填寫的表格,并指名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有哪些不同。
(3)學生看表回答:
①為什么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用"(長+寬)×2",計算長方形面積用長×寬?
②正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分別與長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有什么關系?
[說明:在例題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學生從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等方面分組討論比較,整理成表,可以使學生有例可看,有據可想,有話可寫,不僅加深了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從點到面,從部分到整體,建構了新的知識結構,比出了"周長"和“面積"的具體區別,溝通了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練習中深化比較
1.出示:一張長30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硬紙片。
(1)指名回答:
①長方形紙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②想一想,如果要在這張紙上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周長、面積各是多少?用這張紙可以剪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學生回答后動手剪一剪。仍擺一擺。每個學生拿出剪好的6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4人一組,動手擺一擺,6個小正方形可以擺出哪些不同的圖形。
(3)投影展示學生擺出的不同圖形(略)。
(4)討論:
①這些圖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②算一算,這些圖形的周長都相等嗎?
③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說明:變式題的設計,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臺階,鞏固、深化已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自己用同樣的6個小正方形擺出不同的圖形,分別比較它們的面積和周長,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揭示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的規律。]
2.學校要在操場上用16米長的欄桿圍成一個各邊的長度都是整數的長方形或正方形花壇,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怎樣圍,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1)學生動手操作,用16根小棒擺成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1根小棒的長當作1米)。并填寫下表。
(2)討論: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周長一定時,面積的大小與長、寬之間的差有怎樣的關系?在什么情況下,這個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當長方形的周長相等時,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長與寬寬相等即為正方形時,面積最大。
3.學校準備在正方形花壇里種上紅黃兩種不同顏色的花。看誰的設計最美麗。
a.分成的兩部分,周長相等,面積不等,你可以怎樣分?
b.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周長不等,你可以怎樣分?
c.分成的兩部分,周長相等,面積也相等,你可以怎樣分?學生自選一題,在作業紙上畫一畫,并涂上顏色。展示部分設計方案,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說明:讓學生借助動手操作,進行思考,使探究的問題具體化。設計的討論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看誰的設計最美麗",方法靈活多樣,有利于學生作出與眾不同的富有創見的設想,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