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文本細讀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變成房子,變成工具,變成家具,這里連用了三個“變成”,構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強烈地體現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其實,還有一個“變成”——“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個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們“利用”樹木的一種方式——用樹木作柴燒,但卻深刻地表達出對人們錯誤行為的遺憾和譴責。大量的樹木變成了炊煙——“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有自家屋頂的柴煙,也許還有山外更多居民屋頂的柴煙。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輕易的破壞方式呀!
4、句群段落之間緊密邏輯關系。
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就這樣”是怎樣,聯系上文,我們不難得知“就這樣”指代上文“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兩句話間有因果聯系。同時“裸露”也與第一節中的“郁郁蔥蔥”形成強烈的對比。就這樣隨心所欲地亂砍濫伐,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村莊會有什么變化。“裸露”一詞告訴我們,小村莊開始發生變化了。有節制的砍伐,或者說一手砍、一手栽是不會造成土地裸露的。如果人們一直這樣破壞森林,不注意環境保護,那么他們生活的村莊將遭受巨大的創傷。可是,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可怕的現實,沒有人關注這個村莊的命運,更沒有人意識到村莊的未來還是可以能得到改善的。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裸露”一詞再次出現,然而,它的范圍卻在擴大。“一年年,一代代”說明日子已經過去了很久很久,而小村莊的人們依然如故,他們不僅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更是年年砍、代代人砍。兩個“不斷”,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最后的省略號意味深長,它雖然省掉了文字的說明,但是比文字的說明更有韻味——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毀掉了樹木,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嚴重。待到洪水來了,小村莊能不被卷走嗎?讀到這兒,怎能不叫人為小村莊的命運擔憂?怎能不為村民的愚昧無知而痛心呢?
這個發生在小村莊身上的故事耐人尋味。假如小村莊的人們能愛護環境,也就不會失去美麗的家園!行走在字里行間,忽然對所生存的自然懷有一份敬畏!是的,“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耳畔不由響起西雅圖的宣言: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將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