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課堂觀察
橫比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如何使重難點問題迎刃而解,引導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體現較好的學習效果?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媽媽開出的那份賬單的含義,從而深刻地感受到母愛的無私和偉大。而這一點對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的,盡管他們整天被無盡的愛所包圍,但在他們心里卻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很少孩子會懂得感恩會被愛所感動,更沒有想到應該去回報這些關愛。對于這一點,各執教老師明顯地認識到了,不約而同地采取了對比教學的方式,力求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體會文章的中心。
試欣賞以下教學片段:
片段一:
師出示彼得的賬單,請同學們讀出內容。
師:如果你是彼得,向媽媽要報酬會怎么想?你覺得彼得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一:這是他應得的。
生二:做那么一點事,要那么多錢,我覺得他很自私。
師:假如你是彼得的媽媽,你會怎么想?
生:我會很生氣,心想:這孩子為媽媽做這么點事就想著要錢,那我每天為他做那么多的事情,他應該付給我多少報酬呢?
(其它學生紛紛笑了。)
師:彼得的媽媽看到這份賬單后,什么也沒說,她也給彼得開出了一份賬單。(出示媽媽的賬單,點學生讀出內容。)
師:看到媽媽的賬單,你發現了什么,會想到什么?
生:我發現媽媽的賬單里所要的報酬都是0芬尼。
生:我感到媽媽很無私,為彼得做了那么多事情從不所取,不求回報。
師:的確,十年中媽媽為彼得做了多少事情啊,接下來請大家看看以下練習。(師出示填空題)
1、當我學習了一天,餓著肚子回家時,媽媽( )。
2、當我受了委屈,流著眼淚回來時,媽媽( )。
3、當我( ),媽媽總會( )。
學生紛紛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完成了句子的補充。
師:看著這兩份賬單,進行比較,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媽媽為彼得所做的事情太多了,說也說不完。
師:彼得看到這份賬單,為什么小心翼翼地把錢塞進媽媽的口袋呢?(再次顯示填空練習。)
他讀著讀著,想起了那令人難忘的夜晚,寒風呼嘯,自己突然發起高燒,媽媽( ),讀著讀著,他想起了( )。
師朗讀文章《母愛無言》,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生:很感人,我都想哭了。
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教師總結全文。
診斷:“媽媽看到彼得的賬單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該作出合適的回應,顯然學生是站在一個孩子的立場上來思考的,教師應稍加引導:媽媽首先感到的應該是吃驚,然后會意識到自己忽視了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該片段設計中的亮點是教師能巧妙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體會媽媽的付出,但學生對“母愛的無私和偉大”的體會還顯不夠深刻,《母愛無言》的設計有必要,可是效果沒有得到充分顯現。另外,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的處理有些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