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誠的愿望“讀”成美麗的“珍珠”——《圓圓的沙粒》教后感
本課的主題內容是沙粒因為執著的愿望才變成了美麗的珍珠,而在具體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各種形式、不同層次的“讀”把真誠的愿望變成了珍珠。這里的珍珠,有三層意思,一是指沙粒變成的美麗的珍珠。二是指情感串成的“珍珠”。三是指分層讀出的“珍珠”。接下來,我分別說說這三顆我理想中的珍珠。
一是指沙粒變成的珍珠,這是基于對文本內容的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沙粒變成珍珠的過程,因為有了當初的愿望,所以,無論同伴怎么嘲笑,無論大家怎樣議論,他都沒有動搖過當初的信念,后來,經過幾十年的磨礪,終于實現了他的愿望,變成了美麗的珍珠。
二是指用情感線上的“珍珠”,這是基于對文本情感的思考。這里的“珍珠”是指與情感密切相關的“情知、情趣、情境、情理”。因為,情感是文本的靈魂,而情感卻又蘊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所以,就有“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的說法。因此,捕捉文中的“情感焦點”,挖掘語言的情感因素,深刻領會情感產生的始因以及情感蘊含的思想內容,并在情感朗讀中,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境界,是我設計的理念支撐。
在教學中,我以“愿望”為情感主線,并通過一詠三嘆的回環朗讀,將與此相關的“情知、情趣、情境、情理”串連起來,讓“知、趣、境、理”點綴著這條線,豐滿著這條線。讓這四個亮點,自然也成了這條線上閃亮的珍珠,使文本情感不再單 一,不再空洞,讓教學主線更加明晰、更加豐潤,也讓語文課堂書聲朗朗,情意濃濃,讓語文教學散發出濃濃的語文味。
“情知”就是指與情感相關的認知,在這里也包括相關的知識點、訓練點。比如字詞的落實,課文大意的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題內容等都是屬于之列。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分類讀詞的設計,既檢查了讀準字音的情況,又初步感知了沙粒和同伴們兩種不同的態度,為后文的深入理解奠定了情感基礎。在學習1-5段時,我運用多種方法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如:有用之材,通過對“才”與“材”的比較來理解;“嘲笑”是在讀中理解;“異想天開”是通過換詞朗讀來理解;“議論紛紛”通過創設情境來理解,有效的將語文教學的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有機融為一體。
“情趣”是指充分激活情感線索中的趣味性,這對剛剛從低段進入中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再加上這篇童話故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對白極富兒童情趣,特別適合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探究性、創造性閱讀。所以,在教學中,我有效激活語言本身的情趣性,圍繞情感主線,通過對比理解、角色朗讀、個性體驗,體會沙粒與同伴對變珍珠一說的不同看法,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學習體驗中,體會到沙粒決心的堅定和同伴的不理解,同時也體會了學習的快樂。
“情境”是指教學中本身的語言情境或根據需要創設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體驗、想象。其實這是對教學內容進行還原、活化或補白,把教材的語言文字還原為它所反映的語言情境,或想象補白可能出現的情境,讓學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本課有多處語言的留白,都用省略號明顯地表示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議論紛紛”的場景,讓學生感受毫不動搖的決心;通過哀婉的音樂、低沉的引讀,讓學生感受沙粒生活的落寞;又通過想象寫話,補白省略號,讓學生體驗沙粒幾十年間的艱難歷程。有了這些情境體驗,為后面對“情理”的認識和升華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