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的沙粒》教學反思
三、對比感悟,發展學生的思維
在優美的音樂中,火紅的夕陽,滿天的彩霞,閃爍著金光的海面,飛翔的海鷗出現在畫面上,學生們個個睜大眼睛,凝神看、聽,驚嘆不已。帶著直觀的感受再看那黑暗的,只有一條縫的蚌殼世界時,學生們陷入了沉思。此時,,我問道:“沙粒為了變成一顆珍珠,它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學生們的思維立刻被點燃了,進入文中品讀,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圓圓的沙粒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做出了多么大的犧牲,被它的執著與堅定所感染,真切地感受到了圓圓的沙粒身上的那種堅韌品質,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縱觀整個課堂,我始終注重從理性與情感統一的高度來駕馭和實施教學活動,學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滿足。我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情感熏陶,讓學生在輕松、自然、活躍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和智能的發展,并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
感 悟 “問 懂 課 文”——《圓圓的沙粒》教學反思
《圓圓的沙粒》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五冊第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顆圓圓的沙粒歷經千辛萬苦終于蛻變成一顆美麗的珍珠的童話故事,告訴人們做事情要確立目標,并朝著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取得成功。
備課時,我確立了課文的中心問題是“沙粒能夠變成珍珠的原因”。課文中共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沙粒首先要面對同伴們的議論紛紛,面對要變成珍珠所遇到的重重困難時“下定決心”,二是面對漫長時間的考驗所付出的堅持不懈地努力。
在理解第一個原因“下了決心”這一方面,課文通過“真誠、坦然、下定決心、鉆進”、,等重點詞語表現出來。第二個原因“堅持不懈”是通過“幾十年過去了”及文中的省略號表現出來。為了更好的理解課文,我設計了“沙粒們對圓圓的沙粒的舉動會說些什么?其他的沙粒還會有哪些議論?他要變成珍珠將會失去什么?圓圓的沙粒要變成珍珠會有哪些困難?當沙粒在蚌殼中時,它會想什么,做什么?你從課文中那里知道沙粒成功了?想通過這些問題使學生明白圓圓的沙粒要變成珍珠會有多么的異想天開,不切實際,以及他在黑暗與苦難中所承受的孤獨,寂寞。
課后,校長一針見血的指出:提的問題太多了,學生不是讀懂課文,而是問懂課文。校長點拔時說:要抓住主要問題”“圓圓的沙粒為什么能變成珍珠”,引導學生去讀、談感悟,一個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后,再接著問:“課文還從哪里看出,圓圓的沙粒為什么能夠變成珍珠?”學生再去讀、再悟、再談。聽了校長的一席話后,我豁然開朗,是呀!備課時我們總怕學生不理解課文,就精心設計了許多問題,刨根問底,不問明白決不罷休。其實,站在學生的角度,面對如此多的問題,學生很容易發暈。這就如同把學生領進了迷宮,本來一條道就可以直達目的地,可迷宮內偏偏要生出許多小岔路來,不迷糊才怪!我們都有過聽別人講課的經歷,有的老師問了太多的瑣碎的細枝未節的問題,問得連聽課的老師都不明白這節課到底要解決什么,更何況是一群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