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就在這里綻放 ——《金子》案例評析
三、找準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金鑰匙,多途徑地引導學生去感悟
【案例】
鏡頭一:在“分歧”處感悟
師:自讀課文1—2自然段,找出彼得與其他淘金者的不同點。
生:其他人離去了,彼得繼續(xù)留下來。
師:此時,彼得會怎么想?
生:彼得會想。我一定不能灰心,我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師:彼得不灰心,這是他與其他淘金者的不同點。還有其他不同點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出示:他埋頭苦干了幾個月,幾乎翻遍了整塊土地,也沒
有發(fā)現(xiàn)一丁點金子,面對著坑坑洼洼的土地,他焉了。(教師引導朗讀感悟)
鏡頭二:在“空白”處感悟
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練筆體會到彼得的辛勞,教師用課件再次出示前面學過的片段:“彼得留了下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來培育花苗。不久地里長滿了嬌艷鮮嫩的花苗。”學生齊讀后,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了百花盛開的畫面,讓學生欣賞滿院芬芳,并依次以“欣賞了嬌嫩鮮艷的花.你想對彼得說些什么呢”、“和彼得一起淘金離開的人,他們?nèi)绻吹竭@個畫面,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去感悟文章的意蘊。這樣。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反復走了幾個來回,逐漸感悟到了一些東西。
鏡頭三:在“點睛”處感悟
師:結(jié)果如他所愿,五年以后,彼得成功了。(相機出示: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上。)
學生情不自禁地齊讀了,而且讀出了無比驕傲、自豪的語氣。
(教師相機完成板書)
師:讀了這么多遍課文。你讀懂了這段彼得的話嗎?(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化地理解)
教師總結(jié):這真金是勤勞……隨后,讓學生飽含地再齊讀上述話。
師:彼得靠自己的毅力、靠自己的聰明、靠自己的辛勞找到了自己的真金,那你如何找到自己的真金呢?(出示句式訓練:我的真金在__________,只要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找到真金。)
【評析】
眾所周知,感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教學中通過合理的途徑去引導學生感悟,從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呢?
《金子》一課,教師在預設(shè)設(shè)計時,通過了三種途徑去引領(lǐng)學生感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學生的感悟是動態(tài)生成的,教師的引導也總是靈活的甚至是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師始終是一個“穿針引線”者,通過贊許、激賞、補充的方式將學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向深入,對學生沒有感悟到的和生成的內(nèi)容總是靈活指導,沒有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如果學生在感悟的過程中積累了新語言,在運用語言中生發(fā)出更規(guī)范、更豐富的語言,樂于思考和表達,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才真正地回歸了本真。
【結(jié)語】
回歸常態(tài)的教學,其實是一種境界,它蘊含著“大道至簡”的道理。追求常態(tài)的教學意味著我們要拋棄那些表面的熱鬧,拋棄教者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全身心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終身發(fā)展著想,讓語文課真正成為學生精神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