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天空》第二課時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拉薩的天空》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寫景美文。本文語言優美,飽含深情地向我們展現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展現了布達拉宮的雄偉、壯麗、圣潔;表達了作者對拉薩的喜愛之情。文章語言生動優美、清新凝練,插圖精美,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獲得閱讀的樂趣與美的熏陶,是一篇培養學生觀察、朗讀、想象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教材。縱觀這第二單元3篇課文,都是寫景美文,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祖國的思想感情,寫法也相似。而《拉薩的天空》位于本單元三篇課文中的末篇,它已從學習知識轉化為學習方法,因此教學此文應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設計理念:
教學的本質是對話。《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為了體現這一全新的閱讀理念,圍繞“明確目標,有效設問,提高效益”這一主題,凸顯以“讀”為主線,以“對話”為主要途徑,引領學生反復觸摸文本語言,“披文入境”、“潛心會文” 從而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審美情趣在這個對話的過程中得以培養與提升。
本課總課時安排為2課時,預習時:讓孩子根據預習導航要求充分地讀課文;另外布置學生上網瀏覽、搜集有關拉薩的資料。第一課時首先揭題質疑:板書(拉薩),通過課前預習你對于拉薩有了哪些了解呢?讓我們先欣賞那里的迷人風光(出示一段拉薩的視頻)今天我們跟隨作者一道走進西部,走進拉薩,欣賞拉薩的天空(課題補充完整)。接著初步感知:播放富有濃郁西藏風情的音樂,教師范讀課文,以自身的情緒狀態能感染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進入情境,讓學生頓覺“拉薩的天空真藍、真美”。他們帶著這樣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通過生字詞的讀音及指名讀課文反饋初讀效果。然后整體感知: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畫出描寫天空特點的詞語,再與同桌交流感受。著重品讀“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理解“總是”和“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聯系;結合圖理解“湛藍、透亮,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是怎樣的?”最后指導寫字。下面我主要就第二課時談談我的一些想法。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分析:
教師的有效設問,必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根據課標對第二學段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并結合三年級學生認知特點以及本篇課文的具體語言文字,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并借助音樂和圖片感悟、想象、體驗課文的意境,通過多種方式品讀詞語“純凈”“明潔”等,豐富語匯,感受語言美,能用朗讀或描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3、通過討論、朗讀、想象等方法,體會拉薩天空之藍、之美以及布達拉宮的雄偉、壯麗,產生對拉薩的這種圣潔的美的向往與追求,體會作者熱愛拉薩的情感,培養自己對美好的事物有熱愛向往之情,善于觀察身邊美好的事物并通過語言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