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活動: 你寄過賀卡嗎?
設計理念:本課是在學生學完統計之后的一節綜合實踐課,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課前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課堂中應用數學知識——課后的活動延伸”等這幾個基本環節。在我們的身邊存有大量的數學信息,這對學生來說是最直接、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資料、運用統計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付諸實施。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整個活動,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現它背后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增強學生環保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現數學課程的三維目標。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已有初步的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但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0—11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 初步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讓學生體驗用教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② 通過閱讀資料運用統計估算等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能力目標 ① 培養學生查找、收集和處理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 培養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的小組合作能力。
③ 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
情感目標 ① 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教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②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活動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 課件、精美賀卡、全班同學及家庭收到賀卡數量統計表。
學具 : 板貼紙、計算器、個人及家庭去年收到的賀卡數量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展示賀卡,激趣導入
1.課件展示幾副精美的賀卡。
2.賀卡可以傳遞友誼和祝福,你給同學、老師、親人、朋友寄過賀卡嗎?
出示課題:你寄過賀卡嗎?(通過師生對話引出課題)
3.大家知道賀卡是用什么做的?紙又是怎么來的?
(二)交流資料,合作統計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2.課件展示老師收集的相關資料。
3.小結:可以看出一張賀卡從砍伐樹林、印刷紙張、精美加工、集中郵寄至廢棄扔掉,其中資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都十分驚人,那么我們每個小組個人及家庭去年收到賀卡數量又怎么樣呢?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把你們調查的結果分別填在表格中。(課件出示表格)
第( )小組個人及家庭去年收到賀卡數量統計表成員姓名 總 計平 均個人收到賀卡數量 家庭收到賀卡數量 活動建議:填表前先觀察這張表的內容。求平均數時如果不是整數,為了計算方便,可以把小數點后的數去掉。計算是如果數字較大,可以請計算器幫忙。5.小組匯報,填寫全班統計表。各小組依次匯報各組統計結果,教師完成班級統計表。四(2)班個人及家庭去年收到賀卡數量統計表成員姓名 總 計平 均個人收到賀卡數量 家庭收到賀卡數量 你能根據上述信息推出下列數據嗎?(可以估算)
板帖:全班學生共收到賀卡約 張 全班學生家庭共收到賀卡約 張全校學生共收到賀卡約 張
全校學生家庭共收到賀卡約 張(三)分析數據,發現問題1.出示閱讀資料的信息:生產2000張賀卡要消耗一棵3米高的樹。買一張賀卡并郵寄大約需要2元錢.
生產一張賀卡要排出污水約3千克。
生產一張賀卡大約要耗水1千克。你們從屏幕上了解了哪些信息?請你們根據這組信息估算出“全校所有家庭收到的賀卡相當于砍掉多少棵大樹?需要花多少錢?排出多少污水?消耗多少水?”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選擇其中一種或兩種你感興趣的內容算一算。學生匯報板書:砍掉大樹約( )棵 賀卡需花費約( )元錢排出污水約( )千克 耗水約( )千克我市共有 萬人口, 戶家庭,照上述數據推理,去年我市所有家庭共收到賀卡生產出來需砍伐 棵大樹。這個數據足有一片森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