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第七冊《生活中的負數》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溫度教學目標
1. 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會正確讀寫。
2. 借助溫度的情境感受負數的意義,會比較溫度背景下兩個負數的高低。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創設溫度的情境,目的是以溫度為載體,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兩個相反意義量之間的關系。溫度的變化是學生能體驗到的事情,通過冷熱之間差異的比較,有利于學生理解正負數的意義。溫度計相當于一個豎直擺放的數軸,在溫度計上學生可以比較容易地觀察到零上與零下溫度或者說正負數之間的差異。隨著電視機在家庭生活中的普及,每天看電視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重要的休閑方式。所以,教學時,課前可以組織學生記錄前一天各地的氣溫情況。課堂上,可以把學生記錄的數據進行簡單的交流,并取出其中的一組數據與零度進行比較。如零下2 ℃比0 ℃還要低2℃等。再請學生在溫度表上找一找對應的溫度,以增加一些直觀的認識。“溫度”,學生從小就“接觸”,可以激活學生的豐富經驗。作為引入負數的一個“原型”,便于學生進入“角色”、理解概念,還可以發展“非形式化”的正負數運算。
正負數教學目標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 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教材安排的正負數認識,主要以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實例為素材,從中進行抽象概括。因此,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的練習,均應選擇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前面認識溫度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拓展負數的表示范圍。如: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負數表示;記錄搶答比賽的成績,答對的得分用正數表示,答錯的得分用負數表示;在贏與虧方面,贏用正數表示,虧用負數表示;在收入與支出方面,收入用正數表示,支出用負數表示;等等。通過兩個相反意義的量讓學生去感知和研究,從中抽象出負數的概念,并指導學生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