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四導”理念在《生活中的負數》再教學中的運用
生:全班大叫著“冷死啦,冷死啦!”并更加夸張地表演起來,教室里一片歡騰……
師:誰愿意上臺來給大家再表演一下呢?
生:一生上臺表演:先是冷的連走路也不穩了,然后凍成了“冰人”,最后“砰”的一聲,凍“死”在地上(教室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有同學由衷的,更有聽課教師欣賞的、愉悅的……)
片段三:
師課件動態出題: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110米欄的成績是13.42秒,當時賽場風速為每秒-0.4米。
師:咦?風速怎么會有負的呢?
學生討論后匯報:
生1:風是和劉翔是對著跑的。
生2:他們的方向是相反的。
師:那誰愿意上臺來扮演劉翔和風的運動過程,幫助我們理解一下呢?
生:愉快地上臺表演,全班一起體驗逆風的意思。(教室里再次響起掌聲。)
師追問:如果當時風速度是+0.4米,又會怎樣?
生1:會跑得更快;
生2:風會幫劉翔的忙,推著他跑的更快;
生3:劉翔會破世界記錄的……
(學生在輕松、愉快、有趣的全員參與中結束教學。)
改后效果:
1、變傳統的說教式、問答式、填鴨式教學為新型的全員參與式、實踐式、體驗式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將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還給學生,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己創新能力,智慧火花,表演天賦的舞臺。將素質與能力不著痕跡地滲透到了他們不經意的活動中。
3、全員實踐,典型示范的學習形式,充分誘發了學生的潛能與天賦,他們的靈氣所帶來的不俗表現,打動著同學,更打動著所有聽課老師的心……
4、改文為圖,改靜為動,教師以此發揮導調節、導運作的作用,生動的動態畫面容易吸引學生,幫助他們理解題意。更關鍵是讓孩子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課堂成了學會創新的沃土。
反思:
記得剛走上講臺時也有過實踐學習時混亂失控的經歷,經過嘗試與摸索,漸漸懂得了,這種混亂其實是“人為”的,這是教師對課堂預見性不夠,對學生實踐要求不明確的體現,也即是說,老師的“導定向”和“導運作”功能在實踐學習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以至于學生的“自定向”和“自運作”實踐受阻,盲目實踐,操作混亂,更無創造性可言。改動后每一項操作活動教師都先明確目標,做到“定向”有導,導之有“的”,而“導運作”時也盡量調動全員參與,并指名典型示范,做到 “幫——扶——放”的循序漸進性實踐學習。這樣,學生在新的學習氛圍中學懂了知識,而且淋漓盡致地張揚了個性,老師所培養的已不僅僅是“知識型”學生,而是“能力型”人才,不是學習的人,而是學會學習的人。課堂呈現精彩紛呈的多元化格局,這也正是學生“自定向”與“自運作”產生的自我教育效應。
【結束語】
“學生發展過程中,自我發展是靈魂,人格發展是根本。教育的育人目標,應當是教育學生學會發展,尤其是學會自覺地自我發展”。 ——馮國文
《生活中的負數》再教學中的改變,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了課堂氣氛,更激動了教育者的心,而這一切的轉變,其實正是馮教授所提倡的“四自”的改變,學生興趣的提高,能力的鍛煉,思維的創新無疑就是學生“四自”的完美體現。“四導”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四自”見證了激趣的魅力,就讓我們借著這“他山之石”,潛心鉆研,把“四自四導”的自我發展理念深深滲透到對學生的每一項教育中,琢磨出自己滿意的“玉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