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與評析
指名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紙上畫。(收集不同高的畫法)
學生講解畫高的方法,教師適當給予點評。
師:老師這里收集了幾幅不同的作品,你們認為誰畫的對?
集體評價
【評析: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提升認識,構建對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有效突破畫三角形指定底邊上高的教學難點。】
4、鞏固練習
師:請你選擇一個喜歡的三角形,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
(完成第二部分)
收集三幅不同的作品
出示1:用三角板比著,這條高畫的對嗎?(對)
出示2:這位同學怎么沒畫高呢?誰來說一說?
生:第二個三角形的高和ac邊重合了
師:如果把ac邊當成底,高會是誰呢?(bc邊)
對!當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以一條直角邊為底,這條底邊
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條直角邊。
出示3:讓學生驗證。
同學們請看圖3,我們從頂點b畫出了三角形的高,同樣從頂點a和頂點c也可以畫出三角形的高,只不過會畫在三角形的外面。
【評析:由每個學生畫出一種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到小組和全班的交流。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三種三角形指定底邊上高的畫法。突破教學的定點和難點。】
三、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1、創設情境,比賽引入
師:現在我們放松一下,來場比賽怎么樣?(好)
請兩位同學上臺,一個拉三角形,一個拉平行四邊形,拉變形的獲勝。
生1:不公平!三角形很牢固,不易變形!
生2: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師:你的知識面可真寬,那你知道三角形為什么具有穩定性嗎?
生:因為三角形很牢固,不易變形!所以具有穩定性。
師:這是你們的理解,三角形為什么具有穩定性,我們通過實驗來說明問題。
【評析:通過學生拉動不同形狀的框架,親自體驗到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較中加深了對三角形特性的認識】
2、深入研究,探索特性
拿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拿出三根小棒擺三角形。(三根小棒的長度和老師手中三角形的長度是相同的)
學生發現:無論怎樣擺,擺成的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
【評析:讓學生在“做”中學,不只是停留在教材描述的“拉不動”層面,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既帶給學生數學結論,也帶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實現對教材的超越。】
3、認識特性,體會應用。
師:為什么三角形拉不動呢?正因為三角形三邊的長度確定后,
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完全確定了,所以在拉的時候,三角形才不會變形,這個不變的性質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出示埃菲爾鐵塔的圖片
師:上面有三角形嗎?(有)
從整體上看,它也可以近似的看做一個三角形,所以它經歷了百年風雨后仍然風采依舊!
【評析:讓學生經歷從已有經驗為起點——動手實驗發現數學結論——解釋應用的的認識全過程。這個過程,既帶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同時也帶給學生“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真實體驗。】
(四)交流收獲、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不知不覺中,就要下課了。請你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獲吧!
學生交流……
師:關于三角形的知識遠不止這些,隨著我們學習的不斷深入,大家的收獲會更多。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 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abc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