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統計(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七冊p32-37
教學目標:1、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填寫復式統計表。
2、向學生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知道統計的意義和作用,能看懂統計表,分析表中所說明的問題,初步學習根據統計的數據進行簡單的預測和判斷。
教學重、難點:認識并會填寫復習式統計表,知道統計的作用和意義,能看懂統計表,分析表中所說明的問題,初步學習根據統計的數據進行簡單的預測和判斷。
設計思路:
簡單的復式統計表是在學生認識了單式統計表基礎上教學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時需要把幾個有聯系的單式統計表合編成一個復式統計表。在課前教師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聯系學校以即將新建的圖書館為話題,在學生當中做調查,調查的內容是同學們平時愛看的書籍類型。復習的引入改換了書中原有例題(西城小學4個課外小組的學生人數統計表)。所選素材盡量來源自然社會與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反映出一定的思考價值。在進行討論復式統計表如何設計這一環節中,介于我校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利用excel,word兩個office工具的便捷性,運用word現場制表,excel計算總計和合計部分,學生參與輸入數據,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并在探索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師提供足夠的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實例,從學生生活中提取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例如為本校網站的子欄目:“成長的煩惱”,做前期調查統計工作, “成長的煩惱”欄目找出本周同學最煩惱和最高興的事。為讓學生感受統計不僅能解決在校園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日常的社會生活當中也經常要用到統計。我從網上查閱,著眼環保這一話題,以綠色奧運為切入點,填寫北京1997-2000年大氣環境狀況統計表,并且交流預測一下2008年北京是否能實現“天更藍,水更清”的目標,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作為課的延伸,提供給學生一些問題條件、解題策略和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的為體,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上網查閱有關數據,用excel制成電子表格,通過e-mail形式發送,完成作業。將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數學學科,讓學生經歷多角度認識問題,多種形式表現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過程:
一、 數據展示,引入課題
1、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四年級各班同學們喜愛看的書籍情況:
出示:
四年級同學最喜愛的書籍調查情況:
最愛看童話故事書:男生9人,女生25人;
最愛看科幻書:男生54人,女生27人;
最愛看作文選:男生6人,女生20人;
最愛看漫畫書:男生26人,女生28人。
2、 這些就是同學們經調查后整理出的數據。參加這次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什么樣的圖書在同學中最受歡迎?哪幾類書在同學們當中受歡迎的程度比較接近?你能不能通過這次調查結果對圖書館購書提些建議?你能夠用統計表的形式反映出來嗎?
二、 討論交流,嘗試設計統計表 》 》 》
1、 請四人小組合作試一試。
兩種意見:(1)制成四張單式統計表;(2)把四張表合成一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