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光教案
帶著問題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又是怎樣發展的?結果如何?
(五).再讀課文,了解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
(1)課文有多少個自然段?
(2)課文講述了什么時候的一件什么事?
(3)這件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學生聽后歸納出答案:①全文有12個自然段。②課文講述了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為奪取戰斗的勝利而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③順序學生可能會說先發生的事先寫,后發生的事后寫。教師先給予肯定,然后歸納: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寫的或按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寫的,這就叫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本文就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講讀課文。
1.學習第1段。
(1)指名讀第1、2自然段,說說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主要寫上甘嶺發生的時間和戰斗的激烈程度,以及上級下達的命令。
(2)帶著問題再讀這兩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黃繼光所在的營在什么時候,接到上級的什么命令?
學生讀課文后,找出重點句回答上述問題。
電腦出示重點句:
“黃繼光所在的營已經持續戰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級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奪下敵人的597.9高地。”
課堂討論:“黎明”是什么時間?通過討論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剛要亮的時候。
老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思考體會:“第五天夜晚”接到任務,到“黎明”前完成任務大約是多長時間?
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如此短的時間要完成這項任務的難易程度怎么樣?從哪些詞看出。
“持續”一詞是延續不斷的意思。連續了“四天四夜”說明戰斗很激烈。時間很緊迫。
(3)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戰斗的激烈和時間的緊迫。
(4)總結第1、2自然段段意。
上甘嶺戰役在1952年10月打響了,戰斗非常激烈,時間十分緊迫。
(5)在如此緊張激烈的情況下奪取597.9高地并不是一件易事,黃繼光為什么要主動請求任務?導入下一段的學習。
2.學習第3~6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黃繼光為什么要主動請求任務?小組討論后回答。
(2)抓詞語,理解重點句。
電腦出示重點句幫助理解:
a.戰士們屢次突擊,都被比雨點還密的槍彈壓了回來。
讓學生思考:在這句話中,“屢次”是什么意思?去掉這個詞行不行?為什么“屢次突擊”都沒有成功?
讓學生體會到“屢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這個詞不行。如果去掉這個詞,就成了一次突擊。有這個詞是說明多次進攻都沒有成功。“比雨點還密”、和 “壓”字不僅有阻擋的意思,而且說明當時敵人的氣勢咄咄逼人,火力太猛,更說明為了戰斗的勝利,必須拿下這個火力點以及完成這個任務十分艱巨。這也是黃繼光請戰的原因,說明他有要按時奪下597.9高地的高度責任感。
b.黃繼光憤怒地注視著敵人的火力點,他轉過身來堅定地對指導員說:“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
讓學生思考:“憤怒”和“堅定”寫出了什么?
讓學生體會到:這寫出了黃繼光請戰的決心來自對敵人的恨和完成任務的高度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