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3、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需求,感悟文章,進行語言的積累;
4、學習運用合作探究的讀書方法,研讀課文中描寫黃繼光舍身堵槍口的這部分,感受黃繼光的偉大形象,并通過朗讀訓練加以體會;
5、認識黃繼光犧牲的偉大意義,學習英雄的優秀品質,受到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有關上甘嶺戰役的資料;投影片。
學生:課前搜集抗美援朝戰爭以及上甘嶺戰役的有關資料,查找黃繼光的生平資料。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交流搜集到的資料,了解歷史背景及課文人物
1、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在語文課本上曾經學過了很多的英雄人物的事跡,最佩服哪位英雄人物?”讓學生列舉一些英雄的人物和他們英雄的事跡;然后讓學生歸納這些英雄人物的相同點;最后老師給予肯定:黃繼光也是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個,他們都為祖國、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都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以及純潔、善良的美好心靈。
(這樣導入新課,對于學生理解“國際主義精神”有一定的幫助。)
2、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你對黃繼光有哪些了解?對上甘嶺戰役又有哪些了解呢?請你談談。學生自己介紹。
(課前讓學生搜集資料,課中進行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是大語文觀的體現。)
黃繼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一個貧農的家庭里,小時候給地主當長工,受盡了地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1950年黃繼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1952年10月在上甘嶺戰役中光榮犧牲。
(向學生介紹黃繼光的家庭和他小時候所受的剝削和壓迫,有助于學生理解。正因為黃繼光滿懷對新中國的熱愛,才可能在戰斗中火力點久攻不下的關鍵時刻,主動請戰,然后頑強戰斗、用胸口堵住敵人槍口的壯烈行動。)
介紹上甘嶺戰役: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鮮的美軍向上甘嶺陣地發起進攻。中國人民志愿軍給予堅決的回擊,陣地多次失而復得,戰斗異常激烈。經過反復爭奪,我軍收復了已失的陣地,于11月25日勝利地結束了戰斗。這次戰役歷時43天,殲滅敵人二萬五千余人。黃繼光就是這次戰役中涌現的特級英雄。
(在操作時要注意師生的合作,也就是說教師也要準備資料,教師是資源,學生也是資源,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我開發資源。)
二、通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理解。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3、一邊讀一邊想。假如你是一位導演,你要拍這部電影,你的頭腦里有哪些場面,請你把這幾個場面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并說明你這樣安排的根據。
學生談自己要拍的場景,意在讓學生弄清文章的順序。順序學生可能會說先發生的事先寫,后發生的事后寫。教師先給予肯定,然后歸納: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寫的或按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寫的,這就叫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本文就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