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光》教學設計
學生回答。
(深具靈活性的塊狀教學,適應于充分表現學生主體的流動性課堂教學,突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參與和幫助者的地位,使課堂真正為學生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奠基。)
4、補充材料,深情讀文:
黃繼光的事跡是十分感人的,他的壯烈犧牲的場面讓人難忘。老師從課外書上還了解到:就在黃繼光壯烈犧牲后,指導員在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黃繼光那結實、堅強的身軀仍然撲在敵人的射擊孔上,他的手還牢牢地抓住周圍的麻袋,寬闊的胸膛還緊緊地堵著敵人的槍口。在中心火力點的前面,留下一條深深的10米長的血印。看到這一切,連長流出了熱淚,所有人都流出了熱淚,指導員抱起黃繼光,緊緊地摟在懷里,失聲痛哭……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對黃繼光又有了新的認識,請你把你此時此刻的心情讀出來,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補充材料,進一步提升黃繼光的情感形象,感情水到渠成。教學中,課堂教學的落腳點還是讀;朗讀課文,讓學生在自由地、有選擇地讀中發展個性,再一次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延伸
你現在就站在黃繼光烈士的墓前,想想過去,看看今天,你心里一定有好多的話要說。請你把要說的話,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
(有了前面的深刻的感情朗讀與人物形象在研讀中的突兀,及時地順應感情發展的線索,真正體現了這樣幾個效果:1、學生在閱讀課文中蘊蓄的情感可以在寫作中得以延續強化;2、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發展其想象力;3、學生從課文中學到的語言可在運用中得以遷移和內化;4、落實了本節課的重點訓練項目。)
學生交流匯報。
五、布置作業:(選做)
1、課后請大家搜集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的英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
2、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寫一篇讀后感。
【總評】
這節課教學設計巧妙,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主要體現在:
整堂課的設計,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讀書感受作為研讀的主題,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成為流動的過程,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較好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體作用。同時為學生創設了一定的情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適應了學生的需求,改變了以煩瑣分析替代學生語文實踐的模式。本課的設計以讀為本,著力強調讀出自己的感受,滲透了讀書方法的指導,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重視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資源,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課前延伸搜集資料,課中利用學生搜集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課后延伸,利用搜集的故事開故事會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