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下的美麗“生成”——《黃繼光》教學案例
【背 景】
有人說:“教學應該是教師充滿智慧的‘預設’,去擁抱學生智慧外顯的‘精彩’!”在課堂操作上,能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憑借機智——升華“非預設生成”。通過“生成”來完成“預設”的目標。在“預設”中體現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
這有課的教材內容離孩子們太遠了,理解與體驗起來會有相當難度,我希望能不通過多媒體課件,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雖經過了精心準備,還是沒有把握。結果那節課倒是給了我挺大的啟發。
【案 例】
上課伊始,一切進行地很順利,我以富有情感的語言帶領學生復述第一、二段內容,然后進入本課學習重點,引導學生抓重點句——黃繼光兩處站起來的句子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黃繼光的頑強、堅定、英勇的光輝形象。理解他那崇高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教學第一次站起來時,學生都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下來的,教學第二次站起來句子時,可是大出乎我的意料。
我出示了句子“黃繼光又站起來了!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讀后,問學生:“這一次,黃繼光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站起來的?有一生說:“他在身負七處重傷,已經沒有一件武器的情況下站起來的。”這位學生的回答是我已經預設到的,我連連肯定,準備繼續我原先設計好的教學時。突然,聽到了一個聲音:“老師,我發現有個地方不對!”這聲音不是很大,但足以使全班同學都聽到了,我循聲望去,原來是這個班的搗蛋大王徐云杰發出的,我趕緊調整一下情緒,微笑著,請他站起來說。想不到,他還真是語出驚人:“老師,那句寫他已經沒有一件武器了,不對,我覺得他還有一件武器。” 他微笑著,故作神秘狀,看得出來,他很為自己的發現而感到興奮。我一愣,隨即說:“哦?你說說那武器是什么?”“就是他的身體呀,他最后不是用他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槍口嗎?”他在說這句話時眼睛是發亮的。“是呀,多有創意的發現,黃繼光把自己的身體當成了武器去堵敵人的槍口,他是多么地——”從孩子們嘴里出來的是堅強、勇敢等等。學生們說出這些,我已經很滿意了,課堂上突發的事件也就這樣結束了,我又繼續了我事先設計好的步驟走下去。一節課下來,按照預定的,感覺比較平淡,學生沒能真正走進英雄的心中,沒有真正被打動。但那個孩子的話語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但我并沒有很好地利用那個資源,去開發和利用。
【案例啟示】
當天晚上,我在備第二課時的時候,正好翻到了一本書 《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里的“目標設計層面”,里面有幾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學習是滿足學生需要,并不斷提升其需要層次的過程,目標制定應建立在分析學習者起點能力的基礎上。”“目標應該是生活化、社會化、未來化。”我想,今天上的那堂課,能否挖掘出一些比較生活化的,距學生也較近的東西呢?突然,腦海里就閃現出那個孩子的話,他能想到用自己的身體作武器去堵槍口,在體現出他的英勇、堅強外,不是可以體現出他的機智、臨危不怯,在那千鈞一發之際,依然沉著地想出對付敵人的辦法。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往往缺少這些,對勇敢的理解不夠。還有黃繼光在戰友倒下后,并沒有沉浸悲痛與恐懼之中不能自拔,而是化悲痛為力量,更加勇敢地前進,這些也應該是比較生活化的的。想到這,于是我第二課時上改變了對那個片段的教學設計,把那個孩子的話設計在教學過程當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