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下的美麗“生成”——《黃繼光》教學案例
(出示一段資料,是寫黃繼光壯烈犧牲后,指導員在打掃戰場的情景,配樂朗誦。聽完后,很多孩子已經趴在桌子上輕聲哭泣了。隨后又出示寫紀念黃繼光的一首詩《永恒——獻給黃繼光》,全班吟誦。最后,讓他們把想說的話寫一寫。)
【教后反思】: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于以教案為本位的課堂教學,教師的任務是執行預設的教案,展開預設的教案。這是一種“牽引式”的教學,學生很少有思維火花的碰撞,缺乏積極主動的探究,課堂氣氛是沉悶的。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邊性和復雜性特點。教學過程也成了師生互動、相長的過程。因此,課堂應該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
動態生成的課堂,要求教師以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主動建構與日常生活乃至與社會、世界的聯系,使生成的資源與教材資源有機融合。如果每次學生有了創造的火花,有了有價值的生成,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這首先需要課前通過精心的預設,如對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學習方式、輔助手段等。然后在課堂上,需要營造一種寬容、自由、和諧、融洽的氛圍,懂得尊重生成。最重要的是,能根據教學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隨時調整組織與引導方式,使師生雙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共同發展。這就是生成與開放的教學,他是與預設想統一的,即在預設基礎上生成、開放、發展,在生成過程中提升預設層次、水平。
上第一堂課時,當學生提出黃繼光還有一件武器就是身體時,教師并沒有給生成留足夠的空間,而是淡而化之,去趕自己原先預設好的教學流程,在原有的基礎上并沒有生成有價值的新東西,白白浪費了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在上第二堂課時,受“目標設計層面”中句子的啟發,通過精心的預設,把那句話作為教學的入口,給生成騰出空間,讓學生在自由、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自由馳騁。當教師提出黃繼光還有什么武器時,學生覺得黃繼光的武器還有身體、智慧、勇氣和力量,這是學生的智慧之光在閃現,還能升華出勇敢不僅需要勇氣和智慧,還需要沉著與冷靜。不僅僅停留在文本中,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受到啟迪,使黃繼光光輝的英雄形象有了更深層次的提升。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已經經歷了一次生命的洗禮。在精心“預設”下成就美麗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