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學生(北師大版教案兩篇+資料+圖片)
27歲:公元前525年(魯昭公十七年〕
郯子朝魯,孔子向郯子詢問郯國古代官制。
孔子開辦私人學校,當在此前后。
30歲:公元前522年(魯昭公二十年〕
自十五歲有志于學至此時已逾15年,孔子經過努力在社會上已站住腳,故云”三十而立”。(《論語·為政》)
是年齊景公與晏嬰來魯國訪問。齊景公會見孔子,與孔子討論秦穆公何以稱霸的問題。
弟子顏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淵,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魯國人;鴷字叔魚,齊國人。
31歲:公元前521年(魯昭公二十一年)
弟子巫馬施、高柴、宓不齊生。施字子期,陳國人;柴字子高,齊國人;不齊字子*,魯國人。
32歲:公元前520年(魯昭公二十二年)
弟子端木賜生,賜字子貢,衛國人。
34歲:公元前518年(魯昭公二十四年)
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學禮于孔子。
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于老聘,問樂于萇弘。
35歲:公元前517年(魯昭公二十五年)
魯國發生內亂。《史記·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師擊(季)平子,平子與孟孫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齊。”孔子在這一年也到了齊國。
36歲:公元前516年(魯昭公二十六年)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齊景公的賞識,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
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癡,三月不知肉味。
37歲:公元前515年(魯昭公二十七年)
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齊返魯。
吳公子季札聘齊,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間。孔子往,觀其葬禮。
弟于樊須、原憲生。須字子遲,魯國入;憲字子思,宋國人。
38歲:公元前514年(魯昭公二十八年)
晉魏獻子(名舒)執政,舉賢才不論親疏。孔子認為這是義舉,云:“近不失親,遠不失舉,可謂義矣。”
39歲:公元前513年(魯昭公二十九年)
是年冬天晉鑄刑鼎,孔子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40歲:公元前512年(魯昭公三十年)
經過幾十年的磨練,對人生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故自云“四十而不惑”。
弟子澹臺滅明生。滅明字子羽,魯國人。
41歲:公元前511年(魯昭公三十一年)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弟子陳亢生。亢字子禽,陳國人。
42歲:公元前510年(魯昭公三十二年)
昭公卒,定公立。
43歲:公元前509年(魯定公元年)
弟公西赤生。赤字華,魯國人。
45歲:公元前507年(魯定公三年)
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衛國人。
46歲:公元前506年(魯定公四年)
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吳國人。
47歲:公元前505年(魯定公五年)
弟子曾參、顏幸生。參字子輿,魯國人。幸字子柳,魯國人。
48歲:公元前504年(魯定公六年〕
季氏家臣陽虎擅權日重。孔子稱之為“陪臣執國命”。(《論語·季氏》)
《史記·孔子世家》云:“陪臣執國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