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學生(北師大版教案兩篇+資料+圖片)
現在有為數不少的教師,一方面教師的架子比較大、另一方面又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知之甚少,教學過程中不注意研究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狀態,對新知識缺乏分解、深化能力,往往只顧自己講完。
學生能不能接受則顧及不到,本質上仍然是以灌輸為主的注入式教學。
另一種極端是教師過高估計學生的能力,受美國發現式教學的影響,把啟發式教學變成了自學式,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同樣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學習借鑒孔子啟發誘導教學原則的核心和實質,就是要處理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調動學生積極性之間的矛盾,以多方面引導、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處于好學、樂學的思想境界,既使學生主動地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又能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事實證明,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就等于讓學生放任自流,其結果必然是浪費學生有效的時間和精力;限制、壓抑學生的積極性就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啟發誘導這一教學原則能夠流傳兩千多年而經久不衰的原因,也許就在于它正確處好了學習動因這一問題。
。ㄈ⿲W思并重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他還精辟地闡述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22)他認為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亂而不明,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空乏而不實,沒有進步!皩W思并重”解決了學與思、掌握知識與發展思維的矛盾。
學生由于年齡和社會經驗不足的原因,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能把發展思維與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教授正確的學習方法?鬃右宰约河H身體會告誡學生:“吾償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23)強調了學習對于人的發展的重要性,指出即使廢寢忘食的思考其效果也不如學習。可見孔子已意識到思是建立在學這個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人的思維發展建立在學習這個基礎之上,沒有一定數量知識的掌握去談發展思維就象空中樓閣一樣毫無道理。孔子在強調學的重要時,又強調思考的重要性,他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保24)凡事都應該認真思考,極力反對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25)的人。《韓詩外傳六》引孔子的話說:“不學而好思,雖知不廣矣!毙旄傻摹吨姓摗ぶ螌W》也引過孔子的話:“弗學何以行?費思何以得?小子勉之!睂W思結合,兩者并重而不偏,正是孔子教學論思想中的一項重要原則。
現代教學論對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何者為主仍然有爭論,也就是學習與思考何者為主的爭論。部分學者認為學習是發展智力的手段,核心應該是思維發展。以此引出了一套只注重學習結果的理論。有的學者則認為學習應該是重點,發展智力只是學習本身的一項內容。彼此觀點各一,也不能互相說服,沒有行成統一看法,這對學術理論的運用是極為不利的。
孔子之后重要的儒學代表人物荀況在《勸學》一文中,對學思問題承孔子之志提出了“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主張,他同時還強調“吾償終日而思矣,不知須臾之所學也。”這說明儒家學派在“學思并重”這一原則上是主張二者兩不偏廢的,體現了一種辯證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