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課時說課稿
金壇市直溪中心小學 于琴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說的是蘇教版第八冊《蘋果里的五角星》,課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里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方法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內容淺顯,富有兒童情趣,敘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啟迪,是適合學生閱讀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新課標的有關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在第一課時初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引領學生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和句子,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有序表達及有效讀悟能力。2、滲透情趣性訓練意識,促進學生有效內化文本,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3、教學重難點:
課文第五自然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該段結尾“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边@句揭示文本主旨的話,卻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二、說設計理念:
由于本次是專題性研討,其主題是“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而我本人也嘗試開展了一項“常態語文課堂教學中情趣性訓練實踐研究”的校級課題研究,考慮到兩方面的主題研究不但不沖突,而且還和諧統一,所以第二課時預設時我力求滲透情趣性訓練意識,有效促進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讀讀、想想、畫畫、說說、議議、寫寫的情趣氛圍中有效內化文本,同時讓學生“有序表達”、“有感情地朗讀”及“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能力也能得到扎實的訓練。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重點和難點,我采用循序漸進的突破法進行教學,滲透情趣性訓練意識。以 “循規蹈矩”一詞為切入口,通過文中語言文字的描述對比及指導朗讀,促進學生有效內化文本,體會文中切蘋果的兩種不同方法所產生的不同結果。以“魅力”為催化劑,引領學生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學生通過質疑激趣、聯系生活、畫畫說說、品品讀讀等一系列簡單易行的教學方式,語感、理解、表達、朗讀等方面將會得到有效的促進。
四、說教學過程:
實施教學時,我將采取五個教學環節來引領學生學習,其步驟依次是:一、由題導入,質疑激趣;二、由句扣詞,聯系生活;三、比較做法,初悟“創造”;四、讀悟魅力,深悟“創造”;五、活用板書,名言勵志。
第一個環節“由題導入,質疑激趣”其實就是復習導入的環節,我采用開門見山的簡潔方式——學生齊讀課題后,讓學生談談讀了課題有什么感覺?然后再帶著這樣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這一環節設計的意圖是:以課題質疑激趣,同時作為精讀鋪墊環節自然過渡的“前奏”。
在第二個環節“由句扣詞,聯系生活”的教學中,我緊跟著第一個教學環節自然過渡:對于蘋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覺得特別新奇,因此他有這樣的一番想法——課件相機出示語句:(我見過許多人切蘋果,他們對切蘋果都不生疏,總是循規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見過還有另一種切法,更沒想到蘋果里還隱藏著“五角星”!)齊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循規蹈矩”一詞的意思并聯系生活說說哪些做法屬于“循規蹈矩”的做法?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以 “循規蹈矩”一詞為切入口,激活生活經驗,同時作為實施后續讀悟環節的“藥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