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課時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蘋果里的五角星》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首篇課文。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時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方法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內容淺顯,敘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給予啟迪,給人啟迪,是適合學生朗讀的好教材。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單元編排了3篇課文,即《蘋果里的五角里》、《最佳路徑》、《人類的老師》都組成了創新思維,編者之所以把《蘋果里的五角星》在本單元的第一篇是因為學懂了這一篇,使學生懂得一種創新思想的意識,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另一種方法,所以本單元學懂了第一篇再編排后兩篇,讓學生懂得學會創新的理念。創造出更有意義的價值,為繼續學習后2篇起到了開山鋪路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能從課文內容中得到啟示,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這樣確立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同一教學過程互相動手,共同探討完成學生思維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小學語文《大綱》在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中進行創新能力,以及結合本組課文的后面聯系和本課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一樣。
重、難點: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二、說學情
本課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在導入時,我創設了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求知欲望的心情地看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讀、找、實踐、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在學習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知識。
三、說教法: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讓學生既“學會”又“會學”,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蘋果里的五角星》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動腦思考的能力。
(1)創設情境:本課的教學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情境,用展示操作情境中讓學生學習。
(2)以讀促解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本課文質感動,語言清新,采用以讀促解法,讓學生從中讀從中領悟,從而自主合作探究來理解課文中的問題。
四、說學法:
古人云: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效果。我遵循新課程標準,要求和現代教學理念中強調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教學中注意主體參與,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學中我引起學生用讀——思——合作探究——動手操作——感悟等學習手段,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有機結合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班學習實際情況和本課教材特點,我主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逐段學習的方式來解讀課文,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程序的:本課分二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初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動手創作的能力,感觸到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本節課所說的是第二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