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蘋果里的五角星 教案2
5、蘋果里的五角星
主備人:王宏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
1、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預習要求:熟讀課文
課前準備:找些可以讓學生打破常規思維方式的例子。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出示數學題,學生討論解法。
三月十八到了,媽媽要招待客人,100元錢買瓜子糖果等,瓜子8元/斤,糖果12元/斤,水果10元/斤,可以怎么買?
2、同一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訓練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解題能力。今天,我們學的一篇課文講的就是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相信大家一定會感興趣的。
3、板書課題
4、齊讀,學生質疑
蘋果里怎么會有“五角星”?是誰發現的?怎樣才能看到“五角星”?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先讀生字,讀準音,讀通句,標上自然段。
2、檢查自讀情況。
(1)詞語:清晰 生疏 蘋果核 感觸 圖案 鮮為人知 循規蹈矩 魅力
(2)讀讀你認為難懂的句子。
3、說說你讀了課文,知道了什么?
三、細讀課文
1、指名閱讀第一、二自然段,說說你覺得小男孩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哪里看出來?
(1)小男孩機靈可愛,從“常客”、“跑來”、“報告”、“顯示”、“拿起”、“向我要”等看出來。
(2)小男孩樂于與人交往,從“每天”、“都要”、“報告”、“新聞”、“顯示”、“新本領”等都可以看出來。
2、學生朗讀體會小男孩的機靈可愛、樂于與人交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4、過渡:事情就這樣平靜地開始,可接下來就有了新的發現讓人驚奇了,是什么呢?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鄰居小男孩向我要了一只蘋果,他要干什么呢?你知道嗎?
2、交流。
3、平時你是怎么切的?爸爸媽媽怎么切的?他是怎樣切蘋果的?
二、細讀第三、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畫出文中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及由此產生圖案的有關句子,想想和我們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
2、指多名學生讀句子。
3、評議。
4、如果你是小男孩,你為什么這么做?這么說呢?
舉:自豪 指名讀小男孩的話。
你為什么這么自豪呢?發現了新本領。
5、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切蘋果,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真的,果然”
心情怎樣?為什么會有這種心情的呢?“見過……從未見過……更沒想到”
6、小結課文第一——四自然段:小男孩向我展示橫切蘋果后,蘋果里有顆“五角星”。
三、細讀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想到了什么?
2、討論:
(1)“這樣切蘋果的”是指怎樣的切法?用上文的詞語來說說。
(2)這一句中兩次用了“也許是出于”表示什么?
3、讀第二至四句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
(1)“鮮為人知的圖案”是指什么?
(2)第二層感觸呢?兩次“傳話”→深有感觸
(3)“我”從看到的蘋果里的“五角星”的圖案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知道了人的創造力是什么。人的創造力是什么呢?齊讀第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