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參第四單元
2.曲筆與直筆相互配合。
這也是作者藝術功力所在。曲筆,委婉地表達;直筆,直白地表達。曲筆與直筆有機相融,文章生動、耐讀,也更能強烈地表情達意。比如,第1段,直寫卡爾•施密特的功績,使讀者一開篇便對老科學家的貢獻有個概括的了解!67歲的他以生命作為代價,完成了一次特殊實驗”,設置了一個懸念,既扣題目,又促人讀文。第2段寫蛇的兇猛,是曲筆,全段無一個詞語直寫蛇的兇猛,也沒寫明它是毒蛇,而是在具體描寫蛇的顏色、體長、腦袋、舌頭、眼睛中,讓讀者自己產生蛇是兇猛的毒蛇的認識。文章歌頌老科家至高至上的人品及對人類的貢獻,是在通過寫老科學家在負傷后超常的表現后讓人們自己悟出的。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老科學家那為了科學事業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文章細節描寫的理解,體會老科學家那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2.理解“透、盤、吐、蜷、抬”幾個動詞,并能準確運用。
〔教學準備〕
南美洲毒蛇的錄像畫面。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⑴情境導入。
①播放南美洲毒蛇的錄像,同學們,看到這些畫面,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②打開書看課文是怎么描寫這種蛇的。
③齊讀這句話。
④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傷而死去。為了研究抗御這種毒蛇的辦法,造福人類,許多科學家用它來做實驗想揭開其毒性的秘密。卡爾•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這種毒蛇做實驗的時候,他不小心被蛇咬傷了。那是怎樣的情形啊?請大家放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情景。
⑵精讀課文。
①課文哪幾段具體寫了博士做記錄的情景?
②指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第4、5自然段。
③說說“看”到實驗室內發生的一切,你的最強烈感受是什么?
④針對“像往常一樣”這個詞重點討論:一是這次實驗真像往常一樣嗎,二是哪些方面的確像往常一樣,三是為什么博士能在這個實驗中表現得像“往常一樣”。
⑤指導朗讀4、5自然段。
⑶激情提升,延伸表達。
這份資料將為研究毒蛇做貢獻,這是用生命換來的呀,所以課文作者發出這樣的贊嘆———齊讀最后一句話。
2.積累內化。
⑴把自己最想對博士說的一句話寫下來。
⑵完成選擇詞語填空。
3.遷移練習。
⑴認讀生字。
可以分為形聲字和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認字。
⑵指導書寫。
指導的重點:一類是容易寫錯的字,如“博”容易誤寫成“ ”;一類是左右結構的字,如“損、懼、膚、燥”等都是左小右大,結構安排要合理。
4.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再找一些為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甚至獻出生命的科學家的故事來閱讀。
8 開天辟地
教材說明
〔解題〕
這是一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
馬克思說,神話是“在人民幻想中經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神話是人類在幼稚時期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幻想、虛構出來的具有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在古代,生產力和人們的認識水平低下,對復雜的自然現象無法作出科學的解釋,于是幻想出一些有極大威力的神靈,這些神能夠控制自然,能夠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反映了先人迫切的要求與美好愿望。神話決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它是人類童年時代虛構出來的,是把自然力加以擬人化的產物。神話中的英雄都是神化了的人。神話表面上歌頌神,實際上是歌頌人類征服自然、反抗強暴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