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學實錄之二
師:在文中,除了父親跟琳達的愛有天壤之別,還有誰跟琳達的愛也有天壤之別?
生:琳達的女兒。
師:琳達的女兒是吧,來,你把文中第八小節讀一讀。
生:讀第八自然段。
師:好,讀到這可以了,讀到這溫迪的表現已經出來了,她——(生齊接:熱淚盈眶)走過去——(生接:緊緊地擁抱外公)可見溫迪怎么樣呢?
生:非常高尚。
生:可見溫迪被外公感動。
師:好,感動——她理解了。來,你和老師讀后面的話,你來讀溫迪的話,好不好?
師生分角色讀:
生:媽咪,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師:這令你驕傲嗎?
生:當然,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的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師:從溫迪母女倆的對話當中你感到溫迪怎么樣呢?你說。
生:溫迪有博大的胸懷。
師:是的,這胸懷很博大,如果也用文中的詞來形容溫迪的態度,你會用哪一個詞呢?
生:熱淚盈眶。
師:熱淚盈眶——可以,還有不同的理解嗎?最邊上那個女同學。
生:溫迪為外公所做的一切驕傲。
師:一個詞。
生:驕傲。
(師板書:驕傲)
【這是第二個回合的“天壤之別”.】
師:琳達的父親是平靜的,琳達是哭喊,女兒是驕傲,是熱淚盈眶。在這前面的表現當中琳達都是天壤之別的什么啊?(生接:壤)琳達有沒有什么表現也能成為天壤之別的“天”,也是那種無私的大愛?(生沉默)琳達做了什么也能讓她的行動成為天壤之別的“天”。
生: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
師:這是誰的表現?(生接:溫迪)我問的是琳達。
生:她捐獻了父親的角膜。還捐獻了女兒溫迪的角膜。
師:她同意把女兒的角膜送給別人。看屏幕,聽老師讀。
[這是第三個回合的“天壤之別”!如果說前兩個“天壤之別”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并理解,而此處,則容易別學生忽略,因此教師在此處輕輕一點,讓學生有恍然之感。這就是教師的點化藝術!]
師:(配樂張維良《真》)有感情地朗讀:我的可愛的小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一輛卡車無情地碾過正在策馬揚鞭的她。(停頓許久,緩緩地)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孩子,這樣一位善良可愛的孩子,十四歲,最美好的時候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果你是母親的話,這個時候,你一定會非常地——
生:傷心。
生:痛苦。
生:難過。
師:傷心、悲痛、痛苦。琳達作為母親她要比大家還痛苦,還傷心,還難過。可是這個時候她怎么做的啊?(繼續配樂有感情地朗讀:)“當我簽字時,她的話縈繞在耳際:你想過如果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師:(指一神情專注地學生)你想說什么?
生:我想說小溫迪的母親琳達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師: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啊!所以這個時候這封信一定能夠撫慰這位偉大母親的心靈。你愿意輕聲地讀給琳達聽嗎?
生:讀信:親愛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學生將“有幸終生”處讀錯了斷句,老師糾正并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