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②如果看做是一個整體,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快)
4.這兩個結果一樣嗎?是什么樣的結果?(不—樣,是相互矛盾的)
5.根據(jù)同一句話,會推出兩個相互矛盾的結果,所以伽利略認為這句話是靠不住的,值得懷疑。
6,他打算怎么做?(用試驗來證明不同重量鐵球落地的情況)
(二)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讀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樣用事實來證明的?(經(jīng)過多次試驗來證明)
2 為什么要進行多次試驗?(一次試驗,沒有說服力,要經(jīng)過多次試驗才能說明問題。伽利略進行了許多次試驗)
請找出能反映試驗多次的—個詞語,說說它的意思。(總是同時著地的“總是”一詞。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這樣)
3.伽利略多次試驗的結果怎樣?(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4.齊讀這段話,加深印象。
(三)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1.齊讀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開試驗前,人們是怎樣想的?(人們都不
相信伽利略的試驗會成功,認為他糊涂、固執(zhí),事實會讓他丟臉。“固執(zhí)”:堅持己見,不肯改變的意思。是貶義的)
2.人們?yōu)槭裁磿@樣想?(因為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大哲學家,人們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個25歲的年輕人)
3.當看到試驗結果時,人們的態(tài)度有什么改變?(人們?nèi)滩蛔〉伢@訝地呼喊起來)
4.這說明什么?(說明伽利略試驗成功了,這事實出乎人們意料之外,人們?yōu)檫@位年輕人的大膽和聰明感到高興)
小結:伽利略從懷疑亞里土多德說的那句話開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話推出兩個互相矛盾的結果,接著經(jīng)過多次試驗,證明亞里土多德的這句話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公開試驗,證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5,讀了這篇課文,伽利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權威,敢于獨立思考,提出問題,以認真的態(tài)度研究科學的人)
6.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①以亞里土多德的一句話為線索,貫穿全文。②鮮明的對比,用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問題進行對比;用試驗前后人們的態(tài)度的變化進行對比。
(四)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懷疑(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善于思考
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科學態(tài)度
(五)課堂作業(yè)設計。
1.朗讀課文。
2.詞語填字,并給這個字選擇正確的解釋,用“√”表示。
不容______改:①、改變、改換;②、經(jīng)歷;③、計時單位
_______妄為:①膽囊;②膽量;③某些器物的內(nèi)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