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狼牙山五壯士教學案
板書設計
狼牙山五壯士(詳)頂峰殲敵↘↗ 跳 (略)引上絕路 下(詳) ↖∣↗ 五壯士 懸(詳)誘敵上山 毫不畏懼 崖↗ 英勇頑強(略)接受任務 寧死不屈
課后反思《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41年發生在河北省狼牙山上抗擊日寇的壯烈故事。在這篇課文中,塑造了狼牙山五壯士的光輝形象,同時本文的語言處處滲透出一種悲壯的美,因此,我把分析語言,朗讀語言,體會人物作為這節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領會語言的悲壯,領會悲壯中流露出來的美。本課作者采用了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充分展現了五壯士的愛國精神。因此圍繞課文的五個小標題,我讓學生進行分析,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同時對于課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的描寫,讓學生自讀自找,讓他們充分體味當時人物的心情和精神境界。但是在教授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1、我注重了通過語言來揣摩人物的形象,揣摩故事的內涵。進而注重朗讀,這節課同學們讀的時間應該是充分的,同學們在讀中加深了對壯士們的理解。但在學習第二自然段即誘敵上山時,分析每位戰士的英勇殲敵時,原本設計的讓學生自找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詞語,在授課時由于緊張而直接出示給學生,影響了學習效果。今后要將備課做到完全運用自如。2、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也就是戰士們將敵人引上絕路的段落中,沒有引導學生說出當時五壯士有生的希望,但他們主動放棄了生的道路,選擇了走向絕路,進而掩護連隊主力和群眾安全轉移。由此展開了第二次掩護任務。在隨后的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分析中,學生也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哪些詳寫,哪些略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