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得義,以文悟情——《毽子里的銅錢》教學實錄與評析
設計說明: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以“讀”為本,為了讓學生能讀出味來,我設計了兩種語言:口語、肢體語。通過這兩種語言來解讀老人生活的蒼桑、感悟老人為人的善良以及我對老人的同情與尊敬。以“情”為輔,讓人物情景再現課堂,以“表演”的形式客串故事情節,讓學生想物之所想,感人物之所感,發揮語文的人文性,使學生的情感升華: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教學過程:
一、朗讀格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這單元我們以“金錢”為主題,通過學習了幾篇課文后,我們懂得了,還有什么比金錢更可貴呢?
生:勤勞、拾金不昧、善良……
師:是啊,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非常感動,不由得想起了琦君寫的一篇課文,想起了幾十年前家鄉那位賣烤山薯的老人,那時的情景,同學們一定歷歷在目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文朗讀2—8自然段 ,用你們的聲音表現出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以作者的內心變化為主線,與文本對話,情感交流。
(1)品讀第二個自然段,理解“慢慢地”、“萬分珍惜”能表現出當時生活貧困,突出老人的善良。
師: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我想只要我們用心去讀,我們的內心也會隨著主人公內心的變化而變化。誰能告訴老師文章中哪些詞語表現出作者的內心世界?
生:感激、難過、不安、空落落
師:看到這個詞你們會想些什么呢?(師指感激)
生:我為什么要感激老伯伯呢?
師:請你們自讀第二個自然段,然后告訴老師,你從這個自然段讀懂了什么?
生:我嘴饞想吃紅薯,老伯伯給我一個紅薯。
師:是啊,給一個紅薯還不容易,我為什么要感激呢?
生此時就不服氣了,爭先恐后地想發表自己的看法。
生:當時生活很艱苦,能有一塊紅薯已經很不容易了。
生:而且老人還靠賣紅薯為生呢?
師:那你能從文中的哪些詞語來說明紅薯的珍貴呢?
指名生回答
師相機用紅筆點出“慢慢”“萬分珍惜”
師:老伯伯給了我這個紅薯,他就又少賺了,如果你是這個女孩,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異口同聲:謝謝你,老伯伯!你真善良!
師:對于這樣一個老伯伯,老師也想對他說:祝您生意興隆!
(2)研讀第四自然段,評價二嬸,猜測我與老伯伯此時的心理活動。
師:后來我為什么又難過了呢?
生:因為二嬸只給他九個銅板,他虧本了。
師:你覺得二嬸這樣做對嗎?
生紛紛表示對二嬸的不滿。
師:二嬸的這種形為,老伯伯和我的心理一定非常難過,請你們找出描寫老人和我的心理的句子,讀一讀。
請一位學生讀出來。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她讀得怎么樣呢?你能告訴大家你剛才是懷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的呢?(難過)
大家一起來朗讀這一段好嗎?
師:那么此時他們的心里都會在想什么呢?
師提出要求:先自己想,想好后跟小組們一起交流一下,讓自己的想法更完整。
學生們交流得很熱烈,老師也參與其中。
學生匯報:
老伯伯想:“這下我可虧本了,今天的生意白做了。”
“是不是她家里也很窮呢?可也不應該多拿我一個呀!”
“她或許明天就會補給我呢!我別太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