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得義,以文悟情——《毽子里的銅錢》教學實錄與評析
……
我想: “這個二嬸太貪心了,今后不理她了。”
“我明天要把銅板還給老伯伯。”
“老伯伯太可憐了。他又要虧本了。”
……
師總結:同學們回答得真好,看來你們的心地也很善良。
(3)師生互動,共同演繹第六自然段。體會“遞”所傳達的情感。
師:是啊,我想著、想著心里愈感不安了。我又會怎么做呢?
請同學們把它找出來并有感情地朗讀。找出描寫我的動作的詞(撕開、挖出、遞到)用紅筆點出
師:現在我來扮演老伯伯,誰愿意扮演文中的“我”,把手中的銅錢遞給老伯伯?
一生拿出準備好的毽子,撕開毽子、挖出銅錢,雙手遞給我,我適時抓住學生的雙手告訴他:謝謝你,老師從你的動作中感受到你對老伯伯的尊重。
接著,我面對所有的孩子們對他們說:“同學們,這就是‘遞’。很誠懇、鄭重地將自己的東西交給對方。同學們此時我交給老伯伯的僅僅是銅錢嗎?
學生們的情緒受到得極大的波動,他們齊聲說:“不,還有我對老伯伯的尊重、還有我的心意。”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站起來,把我對老伯伯的尊重與心意交給老伯伯好嗎?
孩子們站了起來,聲情并茂地朗讀起來。
師:是呀!兩個銅錢怎么抵得過一個銅板呢?可是這兩個銅板對于我來說重要嗎?我可以用這兩個銅板做什么呢?
生:我可以拿來做毽子、買糖……課文用哪兩個詞來形容銅錢?(亮晶晶、嶄新)可見作者對它的喜愛與珍惜了。
(4) 共同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空落落”,情感升華。
師:老伯伯接受了我的銅錢了嗎?接納了我的心意了嗎?(此環節讓學生再朗讀。)師:為什么我的心情又變得空落落的呢?
生:老人不但沒有要我的錢,又給了我一個小山薯,老人又要虧了。
師:不,老人走了,是帶著遺憾走了,老人的背脊被生活的重擔壓彎了。此時的我心里非常復雜,有對二嬸行為的遺憾,有對老伯伯的同情……所以我的心情空落落的。讓我們一起朗讀第八自然段。
師:老伯伯走了,但我的口袋里還有老伯伯給的烤山薯和那熱烘烘的銅錢。我揣的僅僅是熱烘烘的銅錢嗎?(還有老伯伯那顆熱烘烘的心)
三、了解篇章結構,體會文章寫法、深化主題。
師:是呀,這個女孩揣著這顆熱烘烘的心揣了幾十年,她用筆記錄下了這件事,她常常懷念這位老人。正如一位名人所說:你一天的愛心可能帶來別人一生的感謝!(請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還有哪個自然段寫出了我想念老人?(第一自然段)
讓生朗讀。
師:像這樣前后相似的寫法叫前后呼應。這樣的寫法,同學們覺得對描寫這位老人有什么好處?
生:更能讓我們不能忘記這位善良的老人。
師:是啊,我們不能忘記他一雙黑漆漆的手和一顆亮晶晶的心。
四、以課文中老師的話作為總結,情感升華。
師:同學們,生活中比金錢更可貴的還有很多很多,如:親情、友情、時間、健康……讓我們一起珍視我們生活中的點滴感恩,用我們的筆把它們記錄下來,成為我們今生最寶貴的財富。
我想你們一定會理解課文中老師說的一句話吧!
出示:做小販的,櫛風沐雨,都是非常辛苦的,你們長大以后,要格外懂得體諒他們。
五、請你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一項作業,相信你會完成得很棒!
(1)積累文中abb的詞語,自己再從課外書中積累類似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