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上《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戲》教學設計
指導教師:
泉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卓和平
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林心明
執 教: 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林志杰
教材分析
在三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可能性的大小,在四年級的學習中,他們又認識了等可能性,而本學期所學的概率知識主要是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說,本學期所學的內容是在前兩個年級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與發展。教材在呈現本專題的內容時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呈現了提供給學生開展試驗活動的材料,通過學生的試驗進一步體會摸出一個球顏色的可能性的大小;其次呈現了“想一想”的內容,通過討論第1盒與第2盒摸球的結果,將描述可能性的語言“不可能”與“一定能”轉化為數據表示,即客觀事件中“不可能”出現的現象用數據表示為“可能性是0”,客觀事件中“一定能”出現的現象用數據表示為“可能性是1”,通過這種描述語言轉化為數據表示的過程,為學生后續用分數表示可能性作了鋪墊;再次呈現了“說一說”的內容。由于學生已有前面的基礎,在“說一說”的過程中,將重點討論第3盒與第4盒摸球結果的表述方法,即用分數的形式,具體地表述可能性大小的結果。
教學策略分析
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安排以下教學的程序。
一是在實驗操作中,復習可能性大小的認識,同時通過這個實驗操作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導入課題的作用。在三、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可能性大小的認識,所以在導入新授的階段,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摸球比賽”活動。本活動按“摸球比賽——猜想——驗證——導入”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可從活動中體驗出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從而導入課題。并以此活動為后續教學埋下伏筆,當然還起到一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作用。
二是探究如何將“不可能”、“一定能”、“可能”等描述性語言轉化為數據表示。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及全班同學的合理篩選后,得出像第1盒這種不可能摸出白球的,可以表示為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0,而像第3盒這種一定能摸出白球的,可以表示為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1。接著,教師可趁熱打鐵,讓學生用“可能性是0”和“可能性是1”來說明生活中的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之后,教師把重點放在探究第2盒這種可能摸出白球的情況,可用什么數據來表示合適?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最后讓學生在思辨中得出可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是通過一定的練習讓學習會用數來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這個練習重點放在不確定事件的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上,且練習的要求是逐層提高,以讓不同的學生能有不同層次的發展。
教學內容:北師版五年級上冊第87頁內容 摸球游戲
教學目標:
1、通過試驗操作活動,進一步認識客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2、能用適當的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難點:會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課前準備:
1、1、3個箱子,里面分別裝著5黃球、1白球4黃球、5白球。3個放球盆。
2、8個放球盆,里面放1白球2黃球。
3、每生2張表格。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設計:
[ 片斷一] 游戲激趣,導出課題
1、游戲激趣:教師提供三個箱子,里面分別放有5個黃球,1個白球4個黃球,5個白球,讓學生分組進行摸球比賽,看哪個組摸到的白球最多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