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形的面積教材分析
(3)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本課的重點。可以用提出假設——動手實驗——推導——概括的步驟開展探究活動。
第一步根據上面的討論提出假設:是否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來計算出它的面積?
第二步組織學生動手實驗,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把剪刀。教師注意巡視和進行個別指導。學生一般會出現以下兩種割補的方法,都應給以肯定。
第三步小組討論: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現了什么?這是本課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有些學生可能不知怎樣去思考。可以出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了沒有?
②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③你能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第四步進行全班交流,要求學生敘述出自己的推導過程。
在此基礎上利用多媒體課件或教具進行演示(如第81頁的圖),注意在演示過程中顯示平移的方法。邊演示邊推導:
我們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2.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應用。
可以先讓學生試做,再通過集體訂正檢查掌握情況。
3. 關于練習十五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4題是應用問題,第1題直接應用公式計算。第4題要進行面積單位的化聚和除法計算。可在分析討論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做法和結果,強調注意面積單位的變化。
第2題要求學生自己想辦法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一定的探索性。學生需要先畫出平行四邊形一邊上的高,再量出底和高的長度,最后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可以讓學生先討論再計算,也可讓學生先獨立做,再交流方法和結果。注意引導學生知道可以以不同的邊作底來求出面積。
第3題是逆用公式的題目,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底,求高。引導學生依據乘除法的互逆關系學會靈活運用公式或列方程解答。
第5題認識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先不要學生計算,引導學生討論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并說明理由(兩個平行四邊形共底,根據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它們的高也相等)。
第6題與第5題的道理相同,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等底等高,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已知正方形的周長,可以求出正方形的邊長,再求出正方形的面積,也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讓學生先討論,再解答。
第7題借助課本上的示意圖或做實物教具進行演示,讓學生觀察,討論什么不變,什么發生了變化(四條邊的長度不變,底邊上的高發生變化)。從而得到它們的周長不變,但面積變了。還可以進一步討論,面積怎樣變化?什么情況下面積最大?
第8*題是選作題。根據a、b是大平行四邊形上下兩邊的中點,可以證明陰影部分也是一個平行四邊形。鑒于學生還沒有這方面的知識,題中直接說明它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要求出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底和高的長度,題中沒有給出。但從a、b是大平行四邊形上下兩邊的中點,可以推出小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大平行四邊形底長的一半,它們的高相等,所以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