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師:這位同學能按要求擺出了一個圖形,大家掌聲祝賀!!
師:謝謝你們!讓大家共同分享了你們的學習成果。請大家迅速將七巧板放入盒內。
下面,請大家練習幾道題。
(三)鞏固練習
處理課本第48頁練一練1、2、3小題。(根據第2題板書:軸對稱)
第1題,學生先寫出過程,再回答。第2題,學生先說再寫。
第3題,學生口答,師操作。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學習了這么多的知識,那我們是怎么學習的呢?(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互相學習,互相合作)說的太好了!
平移、旋轉還有軸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利用這些變換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將一個個簡單的圖形變換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來!
板書設計:
圖形的變換
平移:方向、距離
旋轉:中心、方向、角度
軸對稱:以哪條邊為軸
課后反思:
1,由于本節課教材呈現的圖形變換內容是一道綜合性的問題,每個圖形的變換都有多次的操作過程,而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接觸了在方格紙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如果一開始就引入教材的內容,學生學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先進行有層次的鋪墊練習:先是請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圖形變換的過程,接著,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操作,以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并讓學生交流自己操作過程的不同方法.最后,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并進一步體驗不同圖形的變換過程.這樣,就可以將一道綜合性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圖形的變換,當學生熟悉了這些變換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在學習上的障礙就可以少一些.從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次教學設計是合理的.
2,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所以,在課堂上,我主要是讓學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自己進行操作,避免出現教師擺,學生看的現象.再者,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到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就會出現具有自己個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對于圖形每一步的變換,我都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培養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3,就平移和旋轉兩個概念的表述來說,學生對平移變換的表述是比較準確而流利的,但對旋轉變換,尤其是旋轉角度的表述不夠準確.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有意地對這方面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