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2
字母表示: s=ah÷2
5、師生一起回顧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6、基本練習
師:現在大家可以幫幫小明,算算哪張彩紙的面積了嗎?
生:能
師:好那大家幫他算一算
生解答,師巡回檢查
強調:1、注意運用公式 2、注意面積單位
三、鞏固檢測
⒈利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三角形面積推倒的過程,復述重要的結論。
2、出示課件
師:紅領巾中是我們少先隊員的標志,我們每個少先隊員都要佩戴并熱愛他,下面就是一面紅領巾圖,你能算一算做100面紅領巾需要多少布料嗎?
生板演 師講解訂正
四、回顧總結
師:學完這節課,你都有些什么收獲呢?
生討論、作答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運用能比的數學思想,通過旋轉、平移、剪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能化成了已經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發現其中的聯系,然后通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通過幾道練習,同學們已基本掌握了面積公式的應用,收獲了不少新知識,希望以后每節課同學們都能象今天這樣滿載而歸。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面積 = 底 × 高
轉化
三角形面積= 底 × 高 ÷ 2
s= a×h÷2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在自主探索的活動,運用知識遷移類比規律和“轉化”的數學思想,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索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運用公式解答有關問題。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班男同學最近在課間活動時最喜歡做打籃球,你們知道籃球場地有一處3秒鐘限制區嗎?這個區域是什么形的,你知道嗎?出示這一圖形。現在要求這一圖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會求嗎?
(上底:3.6米,下底:6米,高:5.8米)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新課傳授。
1、那么梯形的面積應當如何來求呢?這節課我要做一名忠實的聽眾,由你們自己動手,找到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后小組中推薦出代表,講給全班同學聽,怎么樣?下面就利用你們手中的學具分小組研究。
2、老師巡視。
3、兩個同學到展臺前講解。一人展示的是兩個任意梯形的推導方法,另一人展示的是直角梯形的推導方法。(師板書結論)
4、 師:這兩名同學的講解真精彩!你們是不是也推導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你們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再一同來看看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5、師邊操作邊講解。(課件)
師:(任意兩個梯形)有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把其中的一個梯形沿一個頂點順時針旋轉180º,再沿腰平移上去,這樣就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與下底之和,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用梯形的上底與下底之和乘高就得到我們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個梯形的面積就是它所拼成的圖形面積的一半,因此我們再除以2就得到了梯形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