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6 Unit4 Part B Read and write教學案例及反思
但是我要說的是,設置問題的作用很大,但要講究藝術性,注意針對性,考慮適中性,還得要牢記鼓勵性等。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太難,導致學生不能答、不敢答,容易產生懼怕心理,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興趣和信心。太易,學生則會不以為然,失去提問的價值,浪費教學時間,同時也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問題設置的難易程度應有兩個標準:一是問題本身,二是學生個體的原有水平,倘若考慮到這兩點,那么肯定提問對師生來說就會“如魚得水”。
問:你是怎樣指導學生閱讀技巧的?
答:在課堂上我在著力幫助同學們提高閱讀速度的基礎上,加強了對學生閱讀的指導。我在來回走動指導的時候,發現的有的學生這樣讀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我就給予這部分學生指導,告訴他們如何按照意群的搭配去讀: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這樣,受到指導的學生以后就會注意了,同時他會輻射、指導周邊的同學,起到小老師的作用。
同時,我還指導同學去主動弄懂新接觸的長句和難句,注重歸納整理同義結構和近義結構。如how’s everybody doing?和how are you?則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點評】作為英語閱讀的啟蒙階段——小學的確很關鍵,小學生讀英語短文或對話,仍不能夠像中文那樣熟練,這是不爭的事實;他們難免會逐詞思義,一詞一頓,這樣讀起來就很慢了,但我們可以幫助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指導學生按意群閱讀。
我們可以借助不同的詞匯和句子結構來表達一種語義。而選擇哪種結構和詞匯,常是由文章的體例、上下文的需要、作者的風格來決定的。如果我們注重了一個意義的不同表達法,又懂得了何以采用這種表達法,那我們對語言材料的掌握就不僅僅是限于消極的“知”,而是前進到積極的“用”上去了。
問:在閱讀過程中你是怎樣進行小組合作的?
答:由于我對學生不熟,小組僅是隨便組合,可能失之偏頗,存在不當。
【點評】嚴格說來,如果在掌握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等情況下,讓學習上屬于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而成為各自的組,這樣組與組之間的差異性不會太大,小組成員也能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既有利于組與組之間的公平競爭,也有利于學習活動的開展,心靈的溝通。
閱讀后活動及提高發展
問:你是如何進行閱讀后活動的?
答:對閱讀后的擴展,每次我都精心挑選相關主題的、學生易于接受的、生詞量不是很大的閱讀材料,提供給學生,為他們創造“大閱讀”條件,同時還有問題的指引或任務的安排。有時候,我還把網上現成的招聘會復制到課堂,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利用所學語言,進行學以致用的鍛煉。
【點評】閱讀后的跟蹤鞏固,應當說是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熱情,尤其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傳、幫、帶,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收集信息(搜索、篩選、澄清)、組織信息(概括、分類、系統化)、以及傳遞信息(討論、幫助)的能力,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幫互助,既交流了閱讀成果,又鞏固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使得自主學習朝著健康、明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