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教學案例
教學過程預設:
一、教師范讀:說說五壯士的那些舉動令你感動?(組織自由說)
二、找找文中班長兩次出現的同一個動作。“砸”
出示:聯系上下文體會這兩處“砸”一樣嗎?你體會到了怎樣的不同?
a“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
b“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向懸崖,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
a a 砸出了對敵人的仇恨:
*說說為什么對敵人那么仇恨哪?(補充日軍惡行)讀好“像石頭像雹子一樣”
讀讀前文,那里感受到壯士們的仇恨?(第2節指導讀出不同的人物形象)b再讀讀后文(隨著一聲巨響……)砸出了智慧。
c 讀好整句話a 為什么要砸槍?
b 這一“砸”又砸出了什么?(砸出了中國人寧死不屈的中國魂)
c 再讀讀第7節,這一砸還砸出了什么?(對人民群眾的責任;對敵人的藐視)
e讀好這句話
三、從兩個“砸”字,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沉著機智的壯士——班長馬寶玉,那么其他的四位壯士,壯在何處?(研讀兩處“跟”)
a “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
a讀句研究這一“跟著走”跟出了什么?(知道走絕路,義無反顧)
b什么是“熱血沸騰”?“緊”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c讀好這句話
b “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上往下跳。”
a 這一“跟著跳”,跳出了什么?(驚天地泣鬼神)
b 補充:狼牙山戰斗打響后,棋盤坨廟的道長李海忠便躲在棋盤坨山的先人洞里,他目睹了7連6班抗擊日軍,最后全部跳崖的經過,還親眼目睹了日寇在“五壯士”跳崖后,竟然整齊地排成幾列站在“五壯士”跳崖處,隨著指揮官的口令,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c 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讀好這句話
四、這五位壯士的壯舉不由得讓我們不禁想起從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杰之壯舉驚天地泣鬼神!(補充,組織學生說說典故)
1 戰國末年,秦國強兵壓境,燕國危在旦夕。壯士荊軻為報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決心不辭艱險去刺殺秦王。臨行之日,太子丹等人在易水河邊為荊軻送行。高漸離擊筑,荊軻引吭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2 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五、壯士們的‘死’重于泰山,回到課文,同學們想知道五壯士跳崖的后續嗎?(補充)
余藥夫是當年“五壯士”幸存者的救護者。他在《廣西日報》4月25日撰文回憶寫道:狼牙山戰斗打響后,19歲的余藥夫在向棋盤坨方向轉移時,與同志們失去了聯系,緊急中他發現懸崖有夾縫,便攀藤順崖而下,隱藏其中。葛振林、宋學義跳崖后被掛的地方離洞不遠,他待鬼子走后,忙把葛、宋救下,并先后背送他倆脫離了危險。
遺憾的是,2005年3月21日,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肺功能、心功能、腎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于23時10分在湖南衡陽169醫院停止了呼吸,享年88歲。
更為遺憾的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門一“過時、落伍”為理由或者以“誤導小學生生命價值觀”為理由,將要或者已經將《狼牙山五壯士》一文從課本中刪除,面對這一情況,請你來作出評論。
主題教學把文本原來破碎分解的知識體系以及人文內涵整合成一個“集成塊”,由個及類,由類及理,個性與共性組成立體的主題。學生閱讀同一主題下的系列話題,會在更大的空間中,多角度地獲取信息,在同一主題的語境中,得到審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