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
設計思想:本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本文不同與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在軍事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
選編本文的意圖,
一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美語言;
二是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校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課文中優美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搜集資料預習,課堂朗讀等,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有感情朗讀。
難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世界上美的東西很多,中國有耔傳統美德,錦繡河山,外國有異域他鄉風光文化。本組課文學習,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隨同作者漫游世界,到德國、泰國、威尼斯、非洲等地方,感受異域風情與文化。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了解非洲的色彩斑斕。
那么,就讓我們跨躍時空乘坐大連港啟航的威尼斯小艇跨江過海,駛向藍色的多瑙河,奔向日萊茵河畔,觀賞德國風情特點。齊讀課題。
讀課題結合預習,課題有怎樣理解?
本課是季羨林老爺爺的一篇文章。他早年在德國留學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自己的花讓別人看。
簡介作者,季羨林有關資料。(學生自己查的資料,)
師出示作者圖片,及與合影。(師講解作者95歲生日時,溫總理看望他,和他探討和諧話題)
德國有關資料:藍色多瑙河、萊茵河等。
過渡:總之德國是一個極富魅力的旅游城市,風光美好,民族奇麗。那么作者在德國看到了怎樣的奇麗景色,請同學們看書。
初讀整體感知
默讀,瀏覽課文,從整體上感受課文,你感受到什么?
學生瀏覽后交流:
主要內容
弄清文章結構順序。
讀課文。
請同學們欣賞范讀錄音,注意傾聽,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作者當年的情感,心聲。
學生聽后感受。
學習讀法并說怎樣讀。
注意生字新詞:脊梁(jí liang),莞爾一笑(莞多音字)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耐人尋味 應接不暇等讀音、寫法。
重點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等。
再讀課文,質疑批注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質疑:畫出不理解詞語,對不理解內容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