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3、小結:德國人的“讓”,讓出了什么呢?請用心品味課文,在相應的地方寫上你的理解。
(主要感受兩點:讓出了美麗的景色,讓出了德國人高尚的境界。)
四、讀中激qing,熟讀成誦
1、請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大家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后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師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朗讀)
2、學生談感受
3、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的,通過想象,大家已經充分感受了這奇麗的景色。讓我們看看課文中的插圖,再通過我們有感情的朗讀把這奇麗的景色表現出來吧。
4、學生練讀,指名讀,評價:讀得要有感情,聲音有低有高,表達了作者驚奇、贊美的語氣,最后兩句適當拖長,給人一種“耐人尋味”意味深長的味道。全班感情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的意思。)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情感派”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以情帶讀”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象、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愛美的情。以情帶讀,帶出的是飽含深情的讀、是全神貫注的讀、是多元感悟的讀、是個性飛揚的讀、是融會貫通的讀、是出神入化的讀。以情帶讀,還自然帶出讀的技巧、讀的節奏、讀的旨趣、讀的韻味、讀的神采。)
5、小結:是的,本段最后兩句的確耐人尋味,意味深長,讓我們默默讀2、3自然段結合上下文,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吧。(學生默讀)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圍繞兩個中心問題反復研讀課文,將重點段句的朗讀與悟情有機的融為一體,緊扣“花美心靈更美”這一靈魂所在,把學生領進了濃濃的詩意境界,言為心聲,聲音富于情感,再用富有激qing的導語把學生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心境和感受引讀出來了.課堂中將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帶動得有“聲”有“色”。)
6、學生交流。
7、總結:實際上,生活中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例子很多,請大家接著充分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再來讀這一段,讀懂了這一段話,大家就一定會讀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尋味”了。
8、配樂指名讀、分男女生讀、全班齊讀;
9、然后讓全班看插圖,能背則背,不能背則讀;
10、抄寫本段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感悟理解為基礎,語調平緩之中有起伏,語氣平淡之中有激昂。既要適當突出“花”“德國”各自“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又要讀出作者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的語氣;既要圖文結合、讀想(想象)結合、讀議結合,再現美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這奇麗風景的欣賞和贊美,進而達到熟讀能誦;又要讀出作者由衷的贊嘆之情。)
五、課外拓展,觸摸情結
1“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結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說說季老到底做了一個怎樣的夢。多元解讀。
2、布置學生課外閱讀《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
八、教學反思: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本節課我主要圍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個中心問題反復研讀課文,將重點段句的朗讀與悟情有機的融為一體,緊扣“花美心靈更美”這一靈魂所在,把學生領進了濃濃的詩意境界,言為心聲,聲音富于情感,教師再用富有激qing的導語把學生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心境和感受引讀出來了。課堂中教師簡直是一位偉大的導演,將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帶動得有“聲”有“色”,課已盡而意無窮。課堂教學是思維與情感的軌跡,我想,立足于學生實際,讓他們在可以達到的領域內徜徉思維、流淌情感,這也是我不斷研究探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