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組第25課)
沈彩珍
教材理解:
課文是季羨林再返德國的哥廷根,看到德國家家戶戶仍都把花養在鄰街窗戶外,讓別人看,這與他年青時在德國讀書時看到的一樣。雖然德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這“美麗”依舊沒有改變。由此,他體會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崇高境界。課文語言優美,字里行間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還帶給孩子美好的情感體驗,更有助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設計理念:讀悟結合,讀思結合,讀寫結合,在學生自主學習中落實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引導學生體會“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崇高境界并能實踐,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德國的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難點: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重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有許多美的東西。例如我們的祖國,有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錦繡山河;有遠遠流傳的中華文化。當然,還有許多我們還不太了解的外國風光,異域文化。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同作者一道到國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國(板書)
1.播放錄像:德國風光片
2.談談觀后感受。
3.揭題:德國,有迷人的藍色多瑙河,有夢幻般的萊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總之,德國是一個極富魅力的國度。它不僅風光無限美好,這個民族還有一個特點,非常愛花,而且他們種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揭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要求: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想一想: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景色?
2、交流
三、品讀感悟
1、1935年,才二十五歲的季羨林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學于德國的歌廷根大學。他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三十五年后,當他故地重游,再次踏上德國這片土地,感慨萬千。季老先生發出了怎樣的贊嘆呢?
2、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讀好這個句子。
3、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么問題?
4、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的哪些句段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注,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出來。(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5、交流,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麗”?
出示句子: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從“任何、家家戶戶、都、花的海洋、應接不暇” 體會花之多。
應接不暇這個詞是說:一路風景優美,看都看不過來。現也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來。文中指———
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體會花之美。美在顏色多、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