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
生回答。
師:這就叫會讀書。談得多深刻啊!我們理解了這個問題,明白了每個人要先為別人奉獻,在為別人奉獻的同時,也能得到很多,這卻實耐人尋味呀!相信大家再來讀,會讀得更好,更“耐人尋味”了。
幻燈:“每一家都是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生:齊讀句子。
師:現在你明白為什么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生:因為德國人們把美麗奉獻給別人,在奉獻的同時,他們也能得到別人賦予自己的最美的東西。失去了自己的利益,把最美的總是留給大家。
師:當我們再次讀這段話的時候,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
生:我會帶著贊美的心情來讀。
生:我會帶著敬佩之情來讀。
生:我會帶著欣賞的心情來讀。
師:請大家自由的讀這句話。
生:讀
師:你們之所以感受這樣深刻,是因為眾多的德國人無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他們的這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德國人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給當時留學的季先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在我們身邊有沒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的境界呢?
生回答:值日,圖書角……
師:你先說說對“耐人尋味”的意思是什么?
生:值得人深思。
師:為什么說這種境界讓人“耐人尋味”呢?
生:他們把花給別人看,這種為別人著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尋味。
師:這是他的理解,接著讀。
生:他們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高尚的、無私的精神境界讓我們耐人尋味。
師:那我們再看看,當作者再次踏上這塊土地時,就寫下了這篇文章,現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再次漫步德國街頭,共同記錄你筆下的美好,完成這首小詩。
幻燈:
四五十年過去了,美麗依然沒有變,
家家戶戶,依然( )
迎接我的女主人,依然( )
滿街的窗子前,依然( ),
這境界,依然( ),
那就是( ),
讓我們永遠記住:
這奇特的景色,
這奇特的民族。(配樂巴赫《愛的協奏曲》)
生讀自己的詩。
美麗的詩,美麗的德國,感謝我們這次旅行的策劃者,也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作者,季羨林老先生,他不僅文章寫的好,也是位品德高尚的人,他曾獲得過“感動中國2006全國十佳人物”的稱號,現在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偉大的時刻,播放視頻錄象。
“智者永,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
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
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
言有物,行有格,
貧*不移,寵辱不驚。”
師:這就是我們的國學大師季羨林,他讓我轉告給在坐的各位旅客,希望這次的德國之旅帶給你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希望能給你們心靈上或多或少的震動,這次的德國之旅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