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
②總結: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而在普通的女房東看來是如此的平常,一點也不吃驚,只是莞爾一笑,微微一笑,那么的平平常常。
③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對話。(指導感情朗讀)
預設(二):
出示課件四: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生讀句子,談體會。
2、體會“花的海洋”。哪些詞語最先跳入你的眼簾,使你興奮,令你心動。“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什么意思?(看課件)花成團,一簇緊挨著另一簇,十分茂盛,這就叫——“花團錦簇”,這些花有紫色有紅色,五顏六色,十分艷麗,這就叫——“姹紫嫣紅”。(板書: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3、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是什么感覺?
出示課件五
“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這是東晉王獻之的妙句。山陰道:紹興會稽城西南郊外一帶,是紹興西南通向蘭亭的一條官道。自此西南迤行,遠山近水、小橋涼亭、田園農舍,相映成畫。畫中游而身亦入畫,晴日風雨,無不相宜。
其實,這就是走在德國大街的感覺!看這里的花非常奇麗。看了左邊又想看(右邊),看了樓上又想看(樓下),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我們的眼睛——應接不暇啊!
出示課件六
4、聽老師讀這段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有何感受?(交流)
5.有滋有味地自由朗讀,讀出語言的情味。(自由讀、指名讀)
6、體味語言表達:作者是怎么寫得讓我們身臨其境的?(運用比喻,以 “山陰道”引發我們的聯想。)
7、角色體驗: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著書包的小學生,走在這如花的的街頭,我會 。
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壓力大,非常煩悶的青年人,看到這怒放的鮮花,我會
③假如我就是留學在此的季先生,聞到這溫馨的花香,我會 。
8、再來美美地讀讀這段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里吧!(全班齊讀)
預設(三):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如果給“頗”換一個詞,可以怎么說?(很;相當地)
2、理解“耐人尋味”。(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會琢磨。)
3、這種 “境界”是什么?(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5、“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結合上下文,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吧。(評:你結合上下文理解很好。你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談得好。實際上,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請大家充分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理解。你談得很深刻。。。。。。)
4、創設情境,感受“境界”。
①我想問問這位女士,在屋子里的時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亂的花枝,花朵的背影,難道你不覺得厭煩嗎?
②我想問問這位先生,走在街上的時候,你每天都能看到這些怒放的鮮花,你又在想什么呢?
5、討論:現在你明白德國人為什么這樣養花了吧?這才叫愛花的“真切”境界呢!就像詩人汪國真說的:“我付出的是一縷春風,收獲的卻是整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