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月》教學實錄及評析
(指名讀)
師:(出示詩文)這些詩句你有不懂的嗎?
生1:“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我不懂。
師:有誰懂得告訴他。
生2:它的意思是說原野空曠,天看上去比樹還要低,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中,與人是那么接近。
……
師:這些詩中都鑲嵌著一輪明月,每一輪明月都蘊涵著詩人不同的深意。有借月表達思鄉情的詩句?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后兩句是?
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表達詩人滿腔愁緒的是?
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師:下面老師做作者,誰愿意當小外甥,我們也來一番月下吟詩誦月如何?
(師生分角色吟詩,生生分角色吟詩)
師:不知同學們發現沒有,詩句后面是什么?
生:省略號。
師:在這里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很多有關月亮的詩句。
師:正如書中所說,寫月亮的詩?
生:多如繁星。
師:是啊!繁星數不清,詩歌說不完。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千百年來,人們借月亮來寄托思念,抒發情懷的詩作數之不盡。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嗎?不妨我們也來對對詩如何?
生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生2: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師:想到的就自己站起來對。有的同學真是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生紛紛踴躍站起來對詩。)
……
(評:創設情境,月下吟詩對詩,學生興味盎然,且課堂延伸至課外,激發了學生對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魅力,自覺積累古詩。)
師:(配樂)讓我們在這樣動情的音樂聲中好好的頌頌這有月的古詩。
(生動情吟誦)
師:月下吟詩是多么美好的感覺啊!詩,和月光在一起,沐浴著我們,是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師:讓我們回到甲板上,看看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樣的呢?
(學生找到后交流)
師: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樣?
生1:小外甥的想象很豐富。
生2:小外甥的想象很大膽,把月亮當作人來寫。
生3:小外甥的想象與生活相聯系。
師:哦,哪里相聯系?
生3:比如月亮每月十五都變圓,就是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生4:他繪聲繪色地像在講一個童話故事。
師:“繪聲繪色”是什么意思?
生1:說得有聲有色。
生2:形容說得很逼真,很生動,就像真的一樣。
師:你能繪聲繪色地給大家講講嗎?
(生自由練讀,師提示圈畫出能體現“繪聲繪色”的詞語。)
(指名讀)
(評:導讀得法,指導學生通過想畫面、悟情感、看提示語、抓關鍵詞等方法感悟、朗讀,充分練習,層次井然。)
師: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像人一樣,充滿靈性 。老師不改一個字,它同樣還是一首詩呢!信嗎?
(生齊搖頭說不信,表示疑惑。)
師:不信?瞧!
(出示:
月亮像什么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
天的眼睛
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閉上
又忍不住
偷偷睜開
每個月
都要圓圓地
睜大一次)
(師配樂范讀)
師:試著讀讀看,相信你能讀出詩的味道,詩的美。
(學生帶著驚喜,興味盎然地自由練讀,再配樂指名讀,齊讀。)
(評:創造性地使用文本,開發生成資源,把小外甥的話改成了一首小詩,小巧新穎,配以色彩、圖案,學生反復朗讀,詩味十足,給人以美感。)
師:多美,多有靈性的月亮啊!多么純真、愛幻想的小男孩啊!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想不想跟隨作者一起去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