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舉例如下:
a、讀了您的信……
b、“給”永遠比“拿”快樂
c、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二、拓展與延伸
高爾基(1868—1936)世界無產階級的第一個偉大代表。他生于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外祖父家。只上到小學三年級,8歲開始發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寫俄國沙皇統治下人民的痛苦和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文藝作品抨擊黑暗,宣傳革命。曾主持《真理報》文藝欄。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親》等對國際工人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對無產階級文學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作業設計:
1、補充習題p31第三項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 )。春風吹來,( )的花兒( ),散發出( ) ,引來了( )。
傍晚,彩霞( )。高爾基 ( ) ,( ),心里( )。瞧,那些盛開的花朵( )!
3、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的理解,再把你的理解寫下來。
教后記:
在高爾基給他的兒子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在教學時,我發現學生的理解比較片面,他們往往把這個“給”理解為給別人東西,“拿”則認為是拿人家的東西。這樣的理解顯然是片面的。于是,我問學生,學了今天的文章,你能用文章中的事例來解釋這句話嗎?這容易,馬上有學生說,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留下了他種下的鮮花,爸爸得到這樣美好的東西,很高興,而高爾基的兒子也十分愉快。這就是“給”比“拿”愉快。于是,我又說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太多了:你還能舉一些嗎?學生大同小異,舉了這樣一些:生1:我們為貧困生捐款,他們得到我們捐的款,就有錢讀書了不起,而我們看到他們和我們一樣學習,心里也十分愉快。這也是“給”永遠比“拿”愉快的一個例子。
高爾基的這句至理名言涵義深刻,我與學生共同體驗了一番,使我們都明白無論何時何地,永遠要多給予別人,我相信每個人都這樣做、都這樣想,我們的世界將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