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案例
春天到了,各種各樣的花兒競相開放,有的 ,有的 ,還有的
3.高爾基欣賞著這些美麗的花兒,心里有——(期待學生回答:說不出的高興)。
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 。
學習生字“霞、龐”
試背片段(賞花)。
4、師小結:(板書:高爾基、得到)
(三)學習書信,領悟“給予”:
1、過渡:高爾基看到這些美麗的花兒,除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還有許許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這些感想寫在信中,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封信。
高爾基給兒子的信。(用書信的格式)
2、學生自由讀書信,指名讀。
填空:看到高爾基的這封信,兒子心里( ),也感受到了( )。
3、信中“要是你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多么愉快呀!”這句話你們都理解了嗎?
要為他人著想,多做有利于他人的事。
四、總結、拓展、是呀!奉獻比獲取更快樂。
1、齊讀全文
2、學習有關的名言。
3、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會讓你感覺到很愉快?
17、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兒子 父親
栽花 賞花
(給予) 得到
明理 (寫信)
教學反思:
一、選擇
英國作家斯笛芬生曾說:“文學是‘裁剪的藝術’。”其實細細想來,教學也不正是一種裁剪的藝術嗎?教師在認真備課后往往覺得自己所想到的內容樣樣都好,尤其是苦費心機得來的,要把它一筆勾銷,實在覺得不舍。所以在教師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后,割愛就成了一大難事。
就拿本文來說,可說的還真不少。如:高爾基的生平簡介、父子情深、生字教學、優美語句的積累等等。于是,我先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即:幫助學生理解“給”與“拿”的辨證關系。在幾經選擇之后,發現高爾基的生平簡介與課文的教學重點關聯不大,因此就將其無情地刪除。另外,表達父子情深的內容無需單獨講授,可以貫穿于教學重點、難點之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有了這種篩選,備課的思路也就變得清晰起來。這就和用兵打仗時要占領要塞,擊破主力的道理是一樣的。
二、安排
選擇之后的第二件要事就是安排,這時不僅要安排好教學的先后順序,還要輕重分明,最主要的是需有一條主線貫穿其中。本文的教學主線是幫助學生理解“給予”,因而課文的導入直接就將這個思考帶給了學生。在初讀了課文之后,我帶領學生走進課文,與他們一塊兒解讀“給予”,通過細致地學習,學生們知道了“給予”是辛苦的,但卻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接著在學習了高爾基的書信后,我讓他們暢所欲言,領悟“給予”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道理。最后讓學生體驗習作,實踐“給予”,把生活中的這方面感受寫下來,真正地認識“給予”。整堂課層次分明,脈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