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教學設計
引讀:當1867年的秋天終于來到的時候,諾貝爾的實驗成功了。后來,他又發明了雷管,從此——學生讀。
過渡:從液體炸藥到固體炸藥,再到雷管,此時的諾貝爾已經揚名世界,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富翁了,按理來說他也該歇歇了,可他并沒有就此停止,同學們,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么一次實驗。自己放聲去讀一讀,告訴老師,哪些地方是你沒有想到的?(投影打出第8、9自然段。)
預設:沒有想到的有四點:(一、還要去發明爆炸了更大的炸藥,看出他永不滿足,精益求精;二、“親自”:重點抓,問學生,在你的想象中,一般人會怎么辦?---讓助手、別人去點。為什么他要“親自”點燃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他想自己親眼觀察實驗結果。他不想讓別人來冒這個險。)
三、火星已經接近炸藥了,他還不跑,還盯著看。一般的人,點燃后,早就躲起來了,師引讀:近了!近了!——
生接讀:火線已經接近炸藥了!
再次引讀,指名接讀。
師: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生:緊張,害怕。
師:這氣氛讓人大氣都不敢喘!誰來讀?
指名讀反復讀“近了!”一句。
突然,“轟”一聲巨響,實驗結束了!大聲地讀出下面的語段,告訴我,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甚至聞到了什么?
生齊讀“轟!——完了!’”。
師:實驗成功了,但人們都以為,諾貝爾也被炸死了!你看,這巨大的爆炸聲,這滾滾的濃煙,此刻,人們的內心充滿了——
師:是的,人們都以為已經失去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而出現大爆炸的結果,諾貝爾之前想到過嗎?
師:那曾是血的教訓啊!可為什么諾貝爾明知不可為,卻偏偏還要冒這樣的危險呢?他心中想得更多的是什么?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感覺到,你們已經貼近了諾貝爾的心。
(四)、還有哪兒是你沒有想到的嗎?交流第九自然段:沒有想到他渾身鮮血,卻在大聲歡呼。同學們,此刻,你一定有問題要問問諾貝爾?(學生提問,相互交流)
諾貝爾從小就立下了造福人類的志向,在以后幾十年的工作中,他更是用行動踐行著這句誓言,出示他的名言:“我的理想是為人類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而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做到了嗎?他的理想實現了嗎?學到這兒,你一定知道,他的理想之路是用什么鋪成的?(用生命、鮮血、慘痛的教訓)師過渡:沒有這種偉大的獻身精神,就不可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正是如此,讓他贏得了全人類的景仰和尊重!現在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是全世界的科學家們視為最高榮譽的獎項,它,只授予那些為人類做出最突出貢獻的人。
三、學習第10自然段
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
師:誰來把這個自然段讀一讀?
指名讀。
師:老師這兒有諾貝爾的臨終遺言,我相信,讀了它,你就一定能真正弄懂諾貝爾的心!
播放錄音:
師:是的,現在看來,諾貝爾獎的獎金并不算多,但它依然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因為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份物質獎勵,更重要的,是傳承了諾貝爾的一種精神和信念。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和信念呢?
生:可以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生:是不管面對怎樣的崎嶇和坎坷,都能不被厄運打垮的信念!
師:很好!你還能聯系我們前面的課文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