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謎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的十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 “不足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富蘭克林勇于探索、大膽實驗的科研精神,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體會富蘭克林揭開雷暴之謎的艱難,學習富蘭克林潛心研究、大膽實驗、不畏艱險的科研精神。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準備:課前搜集富蘭克林有關資料;
七、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1、板書“謎”。
認識這個字嗎?什么是謎呢?(“謎”,比喻還沒有弄明白或難以理解的事物。)由“謎”你想到了什么?
2、板書“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嗎?
指讀課文的第一節。
⑴相機板書“暴”、“劈”,注意正音,強調字形。(“暴”的下面不是“水”;“劈”,只有用刀才能劈。)
⑵注意斷句。
①古時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把它稱為/“雷神”。
②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師生交流:什么是天火?天火之謎指的是什么?請你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這一小節的意思。
4、由此,我們可以推想這篇文章會向我們介紹些什么呢?
二、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
⑴標出小節,劃出課文的生字新詞。
⑵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朗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⑴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二節。
注意斷句: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⑵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三節,
讀了這一節,你知道了什么?試著用一句話概括這一節的主要內容。
相機板書“炸”、“斃”、“諷”、“揭”,指讀、正音、指導記住字形。
⑶指名朗讀課文第四節。
相機正音:“匙”讀“shi”。
這一節介紹的是什么?
⑷指名朗讀課文第五節。 你讀懂了什么?什么是“無稽之談”?哪個字意思是“根據”?
⑸指名朗讀課文第六節。
請你用這一節中的一句話來概括這一節的意思。
“這樣,雷電轟鳴是,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無恙了。”中的“安然無恙”是什么意思?
⑹分小組朗讀課文,力求讀通讀順,共同解決還不理解的詞語。
⑺展示讀:讀你讀得好的自然段。
⑻集體交流:讀了課文以后,你知道文章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默讀課文,概括段意
默讀課文,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出示生字,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哪些地方要提醒同學們書寫時注意的?
3、范寫:暴、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