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讓我們一起走近薛法根
一
從認識薛法根到這一次接受采訪薛法根的任務,中間經過了7年。
1996年,我為了采訪吳江的素質教育曾經到過薛法根的學校。那時他還在教科室工作,同時教著實驗班的語文,作文教學(課內素描作文、課外循環日記)已經小有名氣。記得我們正在會議室,他夾著幾本書匆匆走進來,一副剛下課卻又把心留在了課堂上的樣子。校長為我們作介紹,他似乎笑都沒有笑,說是馬上還要上課,夾著書又匆匆走了。這一次薛法根幾乎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好印象,只覺得人很瘦,臉很白,背有點彎……總之平平常常,并沒有什么能人的樣子。
第二次見到薛法根已是XX年。這一次是為了采訪他們學校的一位音樂教師。這時,薛法根已經是特級教師、江蘇省名教師、副校長了。和上一次不一樣,薛法根擠出時間專門陪同我們,非常主動積極地配合我們的采訪。他熱情洋溢,談起學校的成長和別人的成績滔滔不絕;他像孩子一樣開顏大笑,完全不怕露出長得不守規矩的牙齒;他口沒遮攔,真摯率直,令人常常聯想到赤子……這一次,我們差不多成了朋友。
第三次見面是在邳州舉辦的“教海探航”征文頒獎活動中。這一次,他應邀前來開設示范課《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是我第一次目睹薛法根在課堂上的風采。老實說,我很驚訝。課堂上的薛法根溫文爾雅,既老成持重又自然平易,還不失幽默風趣。我當時就在本子上寫下了兩個“未料到”:未料到他的板書這么漂亮(我知道薛法根書法很好);未料到他的課上得這么爐火純青(我聽說他的課上得很不錯)。他那有些弓的背,在課堂上形成自然前傾的姿勢;他那不高的聲音、動作幅度不大的手勢,正好構成了課堂上的和風細雨。他微微地笑著,露出幾顆長得不甚規范的牙,那是一種說不出來的親和力。他的頭,和孩子們的頭常常*在一起。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諧,而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就在這和諧中進行。這是一堂設計精巧但看不出一絲設計、充滿藝術又不見藝術痕跡的課。絕沒有公開課常見的花花綠綠和熱鬧,只有尋常上課的平平常常和樸素;更沒有特級教師上示范課的作秀和賣弄,只有眼與眼、心與心、言語和言語的平等的交流……40分鐘里,薛法根一直“咬住語言文字不放松”,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上用心計、花力氣、下功夫。40分鐘里,孩子們注意力也一直高度集中,但可以看出,他們同時又是快樂的、開放的、自由自在的,就像小苗喝水一樣,身心舒展……
我決定接受采訪薛法根的任務,盡管此前有關薛法根的報道已經相當多。
薛法根檔案(1):
薛法根,男,1968年10月生。1983年初中畢業考取江蘇省新蘇師范,1986年保送江蘇省無錫師范大專班,1988年分配吳江市第二實驗小學(現改名為盛澤實驗小學)。現為盛澤實驗小學(原吳江二實小)語文教師、副校長(主持工作)。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
主要專業特長: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主要業余愛好:書法、美術。
主要休閑項目:讀書。
主要外形特征:弓腰(和學生在一起是那種自然俯身的姿勢;走起路來,就像比較著急往前趕的樣子)。
主要缺點:唱歌五音不全(他自己不承認)。
座右銘:孩子們的名字叫今天。
生活信條:簡簡單單生活,踏踏實實做人;